今天交付了饭局训练营第三期,这三个月每月一期,第一期8月18日、第二期9月9日、第三期10月19日。饭局训练营,什么鬼?
从开始的说着玩,到后来真的行动发海报组织陌生人饭局;
从期初的觉得好玩,到后来真的觉得有市场和有需求;
从开始的做一次尝试下,到现在觉得可以做成迭代课程。
组建饭局、创建场域、搭建人脉、建立链接、跨界交流、共驱美好。
参加的都有哪些人呢?
每场饭局10人,阳菌和我算是组织者是固定的,实际参加的是8位、三期共24人。
年龄:50后、60后、70后、80后到90后都有,年龄跨度有些大,但没有任何违和感;
行业或职业:大学教师、玫琳凯、家装设计、HR、保险公司、律师、社群运营、工程师、信贷理财、快消品达人、创业者、刚入职者......
报名原因:好奇、学习、链接人脉......大部分是因为听到“饭局训练营”这个名字觉得好奇好玩,也确实有人是因为想学习如何请客吃饭不尬聊而来。
50后的万老师是从苏州来的大学老师,退休了有闲有钱还有情调,因为好奇而来、因为要尝试体验各种新鲜事物、因为希望儿子打电话不仅仅问:妈你吃了没?还可以一起聊些新事物,所以她只要时间合适就去参加各种活动,也是饭局训练营参加后最短时间组织自己饭局的一位。
马鞍山过来的方老师是在任大学老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储备,一直在助力学生创业和创新方面寻找各种可能,她觉得这些不仅仅是自己需要的、也是学生们需要的。
在玫琳凯获得过所有大大小小奖项的孔玮,她能来扎实吓我一跳,因为去过她的工作室,知道她有多牛。她的团队人员还参加了第二期,她是一个月内组织了自己的饭局,现在准备开第二期。
很有缘分的是先后有四位友邦保险公司的朋友参加,而且彼此是不知道信息的,到了饭店才知道有两位是一个团队的,有一位是苏州分公司的。
怎么召集到的呢?
8月15日,CTT效能教练运营负责阳菌在自己朋友圈发了海报定于18日开起饭局训练营,海报发出咨询评论的还真不少,有个评论很直接:是脑洞不够大还是市场有需求?大部分评论是这个训练营好有趣、好多外地的说能不能巡回到各地开啊、有人建议开直播......反正各种神评论、各种脑洞大开。
组一桌人吃饭,至少一半人彼此不认识,吃饭前不建群,有人第一期缴费报名直到第三期才到场,也有人报名了到早上说来不了,能组一群陌生人吃饭不尬聊、结束后还意犹未尽,也算是茫茫人海的缘分。
把好玩的事情做得好玩,还玩好几次。感恩信任愿意花钱花时间一起玩,收获最大的当然是阳菌和我。创意、人脉、即兴演讲、启发思考、调动潜在资源……都是我们的满满收获。
我同学说饭局就是个面子的事情,别人来你的局是给你面子,人家的局请你是给你面子,彼此给对方面子后依然期待下一次组局,那么强链接就建立了。
发生什么就结束关系了?饭局后组局人内心说,再组局不会请ta了;或者参加饭局的人心里说,这样的局再请我都不会参加了。
三局玩过,还会再玩吗?
事不过三,至少不会这样玩了。为什么?
1)一桌美食摆在面前,竟然有三位最近在减脂瘦身阶段,基本不吃,看着一桌菜浪费很多心里不舒服;
2)前三期都没有酒水,后面的饭局要有如何倒酒、如何敬酒......酒文化走起来;
3)组局提前确定主题,这样聊的话题相对聚焦,每个人带问题来交流,职场新人主要是待人接物礼仪接待问题、职场老鸟可能是带团队问题、有的是社群学习类似知识咨询的问题......
目前想到的是:常识性、饭局礼仪类的部分直接给文稿和线上语音先录好,饭局前先做功课再见面。具体怎么做,待阳菌组织复盘后再确定......
晚上到家记录今天点点滴滴的时候,正好看到参加第一期饭局的贝贝帮城市经理婧婧在知识圈打卡如是说,感动满满。
眼里有活、心中有人、脑中有思考。
做T型人才!纵向深耕、横向链接自己不知道的资源。
按照现在的套路就是:刷存在感、让别人记住你、关键时刻想到你、关键人物推荐你、你出现在关键事件中…你就成了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