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小小的星光
超燃!超燃!超燃!
开始是因为刘亚仁去看的《六龙飞天》,毕竟他靠这部剧在《太阳的后裔》火到发指的时候还拿了百想视帝。然而入坑后是真心被剧情和台词圈粉。毕竟豆瓣和微博上有不少人将其列入“如果一生只能看一部的韩剧”系列,还将其比作韩版《琅琊榜》,但几乎所有看过两部作品的人都认为:《琅琊榜》是国产古装剧的精品,但《六龙飞天》绝对能甩它几条街。
我开始不以为然,但看完就信了,是真的心服口服。
这首《无以异也》是整部剧里最经典的OST,但凡看过的都会印象深刻,歌的风格与剧情的基调也是如出一辙——热烈而悲怆。
无以异也 无以异也
我问这世间
决定生死之际
政治和剑有什么不同
《六龙飞天》主要讲述了元末明初,高丽灭国,朝鲜建国的那段历史。主要人物“六龙”分别指的是太宗李芳远(刘亚仁饰)、一代本源郑道传(金明民饰)、百姓焚伊(申世京饰)、毒蛇李光地(卞耀汉饰)、武士无恤(尹均相饰)、太祖李成桂(千浩振饰)。
整部剧的前半段主要讲了以李芳远和郑道传为首的“六龙”和高丽旧势力的斗争博弈,最终推翻旧制建立新朝,成就霸业;后半段则讲述了在新朝鲜建立后,六龙之间发生分歧,李芳远一派与郑道传一派相斗,最后李芳远登上王位的故事。
《六龙飞天》之所以燃,正因为里面不管正派反派,
每个人都以自己所坚持的方式咬牙生活着,呼吸着,匆匆忙忙地生,匆匆忙忙地死。
主角不会因为闪瞎狗眼的光环一路打怪升级所向无敌,主角也会被算计、陷害,入狱,崩溃,但就在他几近覆灭之时,仍然有东山再起的勇气,这才会让人感受到打了鸡血一样的燃。
而这一切,需要反派智商的匹敌。
《六龙飞天》里面李芳远的对手不断变换,李仁谦、洪仁邦、崔莹、圃隐、无名、郑道传,好人分分钟就叛变,战友一言不合就对立,但每一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理由,就连罪大恶极之人也有自己衡量是非的标准。而这也是《琅琊榜》比之《六龙飞天》明显逊色之处。
尤其是吉太味,他虽然是个大反派,但又是活得最真实的人了,他明白丛林法则的标准,临死前的那番话也让人对他恨不起来。
吉太味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喜欢给自己画眼线、浓妆,但又是当时的三韩第一剑,基本上属于那种想杀谁杀谁的角儿。但他在找毒蛇李芳地的时候,和很多人比试过,他完全可以把他们都给杀了,但没有,都是点到为止,这和他一直以来的恶人形象相去甚远。
可能他内心还是那个来自平泽的乡下小子,只是被这个世道教会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因为洪仁邦对他虚假的尊重,他直到最后一刻都无条件地相信、保护着洪仁邦,总觉得他保有着几分人性的单纯。
这场战斗,一定要赢,并不是为了所谓的理想,而是一旦输,就会死。
圃隐设计李成桂的时候,距离李成桂回军最多也就一年。李成桂和三峰主张收回私田重新测量,而圃隐和儒士反对,开始不断地有成均馆的学生在街头悼念已逝的大将军崔莹。
百姓也忘了是谁冒着被灭族的危险,将他们的五万儿郎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纷纷给那个将他们的孩子拉往前线的将军哭丧。
要是我,看到这样的百姓,真是心灰意冷,只想甩手不干。
但回过头想想,百姓又何错之有?他们只想求得自己的生生之乐,上位者是谁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所以,作为百姓代表的焚伊,尽管他和芳远相爱,也注定了他们不能在一起,只好各自孤独,相互怀念,我是觉得这样的结局比之焚伊嫁给芳远来得更好。
她不是没有机会嫁给他,芳远也要求了几次,但焚伊都拒绝了。一开始我觉得她是挺冷漠的(尤其是配上申世京那张面瘫脸),但后来想想,焚伊也保有着芳远内心仅存的柔软,如果她不是远离他在某个地方生活,指不定哪天也一同被他心里的虫子吞噬了吧。
最后几集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焚伊欠芳远一个拥抱,芳远一个人战斗着、坚持着,身边的战友、亲人都离他而去,没有人能体会到他高出不胜寒的孤独。
真希望那时候,焚伊能告诉他:“芳远啊,坚持到现在,辛苦了。”
幸好最后,她抱了抱他的儿子世宗李裪,也算是编剧圆了我一个念想,而且芳远也看见了这一幕,应该获得安慰了吧。
在全剧最后这一幕,芳远火烧大马岛,与年轻时的焚伊火烧粮仓异曲同工,但时隔多年,年幼时的浪漫却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年幼时的喜悦和感动不过是一个刹那,
而那些困难的时刻、沮丧的时刻、无能为力的时刻,才是人生的常态。
这些百姓,他们连姓都没有,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品性勤劳、善良,如果不是被逼到绝路,他们只会更加辛苦地生活下去,而他们的终极梦想,只是能有块自己的田地,靠自己的双手有饭吃而已。
这很难吗?在乱世,却是难于上青天。
就像芳远最后说的,焚伊、无恤和百姓一样,对他而言都是难以处置的人,他们既没有站在他的对立面,对他不利,也没有把他们的心完全交给他,进到他的手心里,就像这风一样,倏忽之间就消散了,但只要他还在呼吸,又能感受到他们无处不在。
虽然过程让人倍感痛苦,结局也不尽如人意,但在那个时代的人,至少他们生活过,奋斗过,在用尽全力之后,他们才有资格说不在乎结局。而不像前天看的《悟空传》电影,哇,这电影是真的烂,主角们除了拿破布装晚霞这种智障行为以外,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奋斗?
奋斗,是将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想象变成现实的过程。
不管这种真实终将是美好的还是残酷的,只有当它们走出虚幻,我们才能真正地观察、衡量、评判、改进,不然都是纸上谈兵。
全剧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李芳远的成长。
我承认对于刘亚仁,我是有私心的,但不可否认,他演技是真的屌!网评说他连头发丝儿都在演戏,绝对是85后忠武路演技扛把子,没有之一!(PS:刘亚仁本人的性格真的太和我胃口了!绝对理想型!)
幼年的芳远唇红齿白,作为李成桂的第五子,他小小年纪就经历战争,也懵懂地知道:“不管怎么包装,战争就是杀人。”
但他还是天真的,聪明又骄傲,以为自己的父亲无所不能,直到他在开京见到死人成堆的走廊,听到了父亲曾经的背叛,看到父亲向李仁谦低头。
那一刻,父亲“展特格尔”的形象轰然崩塌,他的自尊和骄傲也被撕碎、践踏,而就在他迷茫、彷徨之时,遇见了三峰——郑道传。
三峰可以说是芳远心中一生的老师、英雄,他对之经历了崇拜、并肩、背叛、对立,直到最后他手刃三峰,我想,他的那种痛苦和悲伤,应该是无人企及的。
他手刃的,也是曾经那个,相信正义可以放伐一切恶行的自己吧。
陪伴芳远一生的,还有那只在他心里呢喃的小虫子。
讲真,我觉得最了解芳远的人,其实是那个他痛恨至极的洪仁邦。
刚开始,我以为洪仁邦是个读孔孟圣书的好人,没想到两集以后分分钟就成了坏蛋头子,我当时还天真的以为他是间谍来着,毕竟一个好人这么快转阵脚在韩剧里实属少见。
但洪仁邦在失败入狱之后,一席话也给他的转变提供了合理性。
洪仁邦看人挺准的,除了他那个家奴(这种墙头草不管在什么世道都可以顺竿而上)。他对芳远的认识尤其精确,从结局倒回去看,他们真的是一类人。
他们都曾经崇尚孟子,却也因为现实而对书上的学说感到失望透顶,自此,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内心,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做一个大儒者,而是要做一个乱世的掌舵人。
而他们内心一直呢喃的那个小虫子,正是人的私心。
李芳远是不可能同意三峰类似君主立宪的士大夫体制的,他不可能忍受自己成为一个被架空的傀儡,尽管高高在上,却又无能为力。他一直说,人活着就要做点什么,但其实这只是借口罢了,他内心真正想要的,就是拥有创造世界、生杀予夺的权力。
当他开始建立私兵,开始和三峰分道扬镳之时,他内心的那只虫子,也就开始不再呢喃了。
拥有私心,有错吗?
在后来三峰要实行“计民授田”的时候,要阻止三峰的无名首领和三峰也有一场辩论,哇,这段是看的真爽,简直就是韩剧古装版奇葩说现场。
而我是同意无名观点的,如果不承认人的私心,这个世界不会进步。
更何况,三峰到最后就没有私心了么?
他所谓分享的政治,就真的践行了么?他那么重视的秘本活动,不就是给透明的政治一个大大的打脸?既然什么都要透明、分享,又何来秘本一说?更何况,他后来用花事团模仿笔迹陷害芳远,这种做法与之前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大概,这也是三峰之前坚持要说服圃隐的原因吧。他之前为了大业的所作所为也不外乎陷害、算计、杀人,而圃隐是他区别于那些弄权者最后的底线,圃隐是个相信孟子的大儒,只有圃隐在,三峰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权术支配。
但自从圃隐被芳远杀死后,三峰也变了,他也不再相信儒学。
我们终究,都会成为自己所讨厌的人吗?
这是一件坏事吗?
赶巧儿《奇葩说》最后一期的表演赛就是这个题目。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随着年岁的增长,似乎生活的轨道离自己最初的预设越来越远,但又不知道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的,就算回到当初,自己似乎也不能做出更优的选择,但活到现在回头看,却已经不是自己最想要的样子了。
这感觉真的很憋屈,很无力,是不是?
就像妍熙说的那番话一样,人是会变的,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做出的一个个选择造就了如今的自己,不能简单地评价是好、是坏,只能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可能这就是命运,如果仅仅是凭借我们的能力、学识、意志、欲望,就能获得我们所想要的一切,那这个世界的规则就太简单了。往往命运总是在一个我们所无法预料的节骨眼上出错,给了我们一个狠狠的巴掌。
但正因如此,命运才充满了未知,因为未知,才让人害怕又激动。
仔细想想,我们内心就没有那只小虫子了吗?
它也在呢喃啊,让我们一次次对自己妥协,一次次面对自己的无力感,然后我们不断地说服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妥协的理由,将一切合理化,将自己的懦弱无能正当化。
梦想
看似像生活的希望
其实是一种安慰
把一件悲剧当成喜剧来看,才是真正的悲哀。
就算我们对现在的自己无力改变,至少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件坏事。
不能心安理得地苟活着,是我们给那个曾经拥有梦想的自己,最后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