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a mockingbird

上周我写了一篇文章,《杀死一只反舌鸟》(To kill a mockingbird),这是是美国作家哈勃 李1960年发行的小说的名字,这本小说荣获当年度普利策奖。这是一部反映种族主义与滥杀无辜的作品,似乎我的文章和这本小说毫无关系,但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已经读完,但基本忘记了大部分的情节,只记得这是一个小孩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的故事。

之所以会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只是单纯的把反舌鸟理解为一个和大众价值观相左的人,而我的前半生中凌玲就部分担当了这个角色,她因为破坏别人家庭而受到唾弃。更确切的说,是我自己对这个反面角色的理解与一片骂声有所不同。

当我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其实自己是很怂的,我不敢表达与大众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当大家都在追这部剧并且给出了正能量满满的文章时,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文字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就像一只反舌鸟。更重要的一点,我很害怕,我怕会因为自己的不同态度,而被他人群起而攻之。

正如我在和同事讨论起这部剧时,她的心里充满了对凌玲的怨恨与愤懑。如果这件事放在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加入她的阵营,但不知为什么那天我却立场坚定的唱起了反调。我真实的表达了自己当下的想法: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小三的身份,还应该看到这背后的故事。虽然她部分同意了我的观点,但是我能感觉的到那种不爽,我非常霸气的挑战了大众的观点,然后我成了他人眼中的那个奇葩。

事实上,我害怕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因为我足够普通,根本没有人会在乎我在想什么,也没有几个人会读我的文章,更重要的是,读了我的文章的人,非常善意的给了我鼓励,而不是打击。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恐惧呢?而且这次尤其强烈。这种想法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在我还未觉察到的潜意识中,早就埋下了种子,只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仔细思考了自己上一次有这中类似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发现这和我上次在工作中被大家误解、诋毁时的感觉是如此相似。

如果我没有过被人组团攻击的经历,就像从未见过蛇的冰岛人不害怕蛇一样,我可能也不会害怕成为一个敢直抒胸臆的奇葩。我们就这样被自己或自己熟知朋友的经历塑造者。更准确的说,我们看到、感知到了环境允许我们感知到一切。

越是主观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影响,也越容易被说服,所以要越小心自己脱口而出的看法,因为那可能不是你的观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章 热浪滚滚。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 放暑假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家。希希站在空荡荡的校园里,身旁是个大大的行李...
    曾经的卡卡阅读 3,511评论 2 1
  • 心情不好画上一幅,心情有木有好一点…… 果然好多了很多 加油吧!生活仍要继续!
    dami君阅读 3,258评论 0 4
  • 朋友的孩子上二年级了,有一次他带孩子去我家吃晚饭时,孩子谈到对同桌不满并提出想换座位的想法。我首先问清了她...
    佳霖的世界阅读 1,508评论 0 0
  • 面目可憎的父亲 当男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了,他们会怎么做呢?一者及时道歉忏悔,调转方向,及时改正;二者呢?恼...
    胡麻子阅读 1,80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