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性的奥秘”讲平克的《白板》这本书,讲了主流的人性观: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平等的。但事实却:人是非理性的;人是非自由的;人是不平等的。
有的人第一次接触并慢慢接受这样的观点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本来干净整洁的家,就跟进贼了一样,被翻得乱糟糟的,一切都被推翻,需要重新整理。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认知升级的过程中最美妙的一部分,刚开始会有些许的不适,随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
但作为一个《罗辑思维》的观众和读者,作为《得到》的老用户,这样的观念仿佛已经穿过了我们的身体,成为了我们认知体系中的基础设施。随着这扇门的开启,随着新鲜感的褪去,又会发现,打开了所谓的“新世界的大门”并不意味着到达了一个终点,用笑来的话来说,只能算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何帆在文中提到柏拉图著作中一个“洞穴人”的故事:假设有一群人,一辈子都住在一个洞穴,他们被锁链锁住,只能看到面前墙壁上的影子,他们会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假设这个洞穴人碰巧逃出来了,认识到了真实世界。这时候,假设你是那个逃出来的洞穴人,你会不会告诉洞穴里的伙伴?
韩寒也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是一棵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他向往远方广阔的天地,但却有一个声音一直告诉他:你是植物,你离开脚下的土地就会死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随着大风拔地而起,发现自己并不是植物,而是长有腿的可以自由行动的动物,这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要告诉自己的伙伴:你们不是植物,你们是动物啊,你们可以自由行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看到这个故事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我不知道韩寒是想借此讽刺当时的制度,没有尊重每个公民的权利,还是讽刺体制,压抑了学生们的天性。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我想起了我刚看到李笑来的专栏的时候,两个月时间读了好多笑来的文章,当时“洗脑”洗得很彻底,“一切都是有方法论的”,“注意力>时间>金钱”,“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甚至得出了“学习成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结论。当时想把笑来介绍给所有我在乎的人,仿佛按照笑来说的去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当时在旁人看来我已经走火入魔,现在我想想当是自己的状态的确是有点变态,一步步走向追求“绝对理性”的不归路。但我也惊讶当时的自己的状态,那几个月时间是我这些年来少有的极度自律并快速成长的几个月。直到我毕了业,开始了一段坎坷的求职工作之路,经历了一次主观世界和现实世界剧烈碰撞的大型事故,让我的很多观念有产生了改变。
你冲破了原有的认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里的级别是“新手入门”。这时候你确定要转头就告诉大家,来,跟我走,我带领你们走入一个新世界?
很多时候我真的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拼搏,去通过学习成长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这真的是条不归路,每次突破,走过一个里程碑,解决了原有的问题,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看完了一本书,还有无数本书。就像人的欲望,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在上面两个故事里的“伙伴”,如果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了活的好好的,就不要再去打扰他们了,你并不比他们高级,你以为的更好的生活不一定真的好。你千辛万苦换来的满足感,和他们看似普普通通生活所得到的可能并无二致。
而所谓的平等,自由,可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哈佛校长被迫辞职很冤,男女平等,不可能,男女自古以来就有不同分工,各有所长。动物和人平等,更不可能,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也是不可能的,除去从基因开始就不一样,每个人后天所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未来能创造的价值更不一样。
“意见领袖”韩寒最终也发现,“不只要杀戮政府,也要杀戮人民”,写了韩三篇就拍电影去了,不再继续“告诉植物们他们是动物”的事业。
随着经历的越多,了解了更多人的思想,我对于平等,自由,理性这三个词的认知,仍在不断的改变。
对了,关于理性我好像没怎么谈。说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绝对理性,应该就没有活着的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