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日晚饭时,俩孩大口吃着馄饨,吃的正欢,孩子爸发来视频聊天,我把镜头转向孩子,看着俩孩吃相,孩子爸笑得合不拢嘴。
孩子爸参加培训学习,十天不在家,可苦了我这不善做饭的妈,只好来点简单、省事、孩子们又爱吃的吧!
买来肉馅,馄饨皮儿,包点儿馄饨,隔三差五吃一顿,凑合一下。我家俩娃吃馄饨有点儿怪,早饭对馄饨不理不睬,没有食欲,晚上来吃,却又另一番景象,狼吞虎咽,大朵快颐。
饭间,女儿又说起学校的事情,我也很乐意当耐心听众,听她分享。
女儿说数学课上,老师让她们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说只有一人做对,其他三人都错,也包括她自己。还说,老师在讲她做的那道错题时说她前面部分做的非常正确,可到最后的这个错误数字问是怎么来的呢?是吐出来的吗?还是飞来的?"(我记不清是不是这两个词)尽管女儿说自己在老师讲题时羞愧地趴在桌上,不敢抬头。但我在听她叙述的语气,看她说话表情不是真正意识到不该出错,而是像讲笑话一样讲给我听。而且最初点明是四人做题,三人出错,言外之意她出错也属于多数,实属正常。估计我听了应该可以心平气和接受,不会生气。(也许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猜测,误解孩子本意)。所以才想把这段小插曲分享给我,听完,我说:"老师认为你是太不该出错了!对吧?"女儿点点头,我也不再多说什么。
说实话,遇事如何更好和孩子沟通对话,也是一门颇深的学问,此类状况不知道是批评还是默许?对我这种低智商家长真是难题,对此,我还是沉默一点比较明智。
清晨,整理孩子书桌,桌面上贴着一张不起眼的粉色纸片,写着:少说,多做,细节决定成败。
读完女儿写得这几个字,内心有点小激动,不管表现怎样,现在用这种方式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小进步,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