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给姐姐洗头,她从一开始咿咿哭,到最后大哭。一开始,我自以为是地认为:她害怕洗头。我对她说:“别担心,妈妈会小心的,不会将水弄进你耳朵不舒服。”但她还是哭。我想,估计是太害怕了吧,那就让她继续哭,排解心中的害怕也是好事。后来,哭着哭着,她居然说:“我不勇敢,我不做花仙子了。”因为我们最近都在玩扮演花仙子都游戏。
她的话,就是很好的信息,我说:“你是因为自己不勇敢,担心不能做花仙子了,是吗?”姐姐抱紧我,由开始的小声哭,变成嗷嗷大哭,中间夹带着无尽的委屈。一句带着哭腔的“是。”让她释放了全部的委屈和被理解。我知道,我这次做对了。
我的先入为主的想法,差点让我错过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还好,我让孩子哭出来,让她有勇气吐露心声。
01,要听得懂孩子的言外之音
当孩子不是那么确定,是否能得到父母全部的爱时,会是不是做一些反常的行为来试探我们。比如,到了睡觉时间,偏偏不睡,你喊她睡觉,她会故意不高兴地说:“我不爱妈妈了,我不要做妈妈的孩子了。”
如果你真的将孩子的话当真,也怒怼回去:“不爱就算,我爱妹妹。”那样,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越走越远了。
所以,一个合格的妈妈,一定要懂得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这些“叛逆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情感诉求。
02、合格的妈妈,不仅要听得懂孩子的话,还要懂行为背后的原因
小孩的心思,当你摸不清的时候,就跟海底捞针似的,吃力不讨好。那就没办法了吗?
也不是,想要对症下药,就要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仅要知道孩子背后的原因,还要清楚原因背后的情绪。小孩的“不良行为”,基本上都是由情绪引起的。抓住背后引起的情绪,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孩子早上上学,总是磨蹭。这是表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想去上学。不想上学的情绪来源,就是不想跟妈妈分离。理清着一层关系后,自然就能处理到位,不用非的一大早弄的鸡飞狗跳。
03、共情就是倾听和尊重
在处理孩子情绪这件事是那个,跟孩子共情已经是老生长谈的话题了。如何共情,才有用呢?
经常在妈妈群里听到这样的抱怨,跟孩子共情后没有效果,共情这招不行。来看看她们是怎样做的:
孩子哭,妈妈就说:“我知道你难过,好啦,好啦,我知道了,别哭了啊。”这是共情吗?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其实,这是对共情的误区。妈妈这样说的目的就是想孩子控制孩子,停止哭泣。
真正的共情,是我允许你哭,因为我尊重你的感受,你的想法。甚至,我会静静地抱着你倾听你的话,捕捉你每句话隐藏的线索,走进你的世界。
共情环节,倾听和尊重这两点很重要,不先入为主。我有我的世界观,我的固定思维,生活习惯,但我不强迫孩子一定要过跟我一摸一样的生活方式,我尊重她的想法,尊重她的决定。
只有做到真心实意地理解对方地情绪,接纳对方的行为,才能做你固定思维里裂开一条缝,让孩子的世界闪进你的脑海里,让你真正看见一个真实的孩子。
最后,一句话总结今天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很短,很宝贵,当你能“翻译”孩子的话,听懂话语背后的原因,你离成为优秀的妈妈,就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