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按照课表听直播课。
第一堂课是语文,上课老师是芜湖的黄老师。同学们听完之后反响不错,积极性很高,交流充分。有个别家长提醒我,不能交流太多,这样孩子一天到晚就抱着手机看,不好。我觉得这个提醒太好了。所以,我发布了作业,约定大家私传给我。
下午的英语课很多同学反映听不懂,我也一直在听,确实不懂。那位上课的英语老师是蚌埠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可想而知,我们农村里哪里有这样英语口语水平一流的老师啊,做梦也不敢想。幸好,今天见到了,我觉得真的感谢疫情,不然农村孩子啥时候有这耳福,能听到那么好的英语口语呢。长见识了吧,我的学生们。不过也有家长此前打电话给教育局称,学校的英语课没上过,校长还给了两个电话号码给我,说是我们五年级的家长反映的。唉,作为一个热爱乡村教育的老师,面对如今不如人意的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有许多话要说,其中也包括有些家长反映的情况,但是我没法说,因为我是体制的受益者,也是体制的帮凶,自愧自责自受,一言难尽。故,虽然很钦佩反映问题的家长,但更同情受到责难的乡村同事。乡村小学英语课开不起来,其实与老师无关,乡村师资缺乏才是关键。我们老师实际是体制的代受罪者而已。
中午时,因为考虑下午有英语和科学,故我把教授英语的校长和殷老师拉倒我群里来了。希望孩子或者家长有问题直接询问,这样比较方便。
上午课听完了,将近十一点的时候,儿子想出去走走,我们戴上口罩,从梅龙大桥上九华河堤,上九华河二桥,也就是龙腾大桥,经过官港花园,一路大约十公里,儿子走得慢腾腾的,还说腰都累酸了,可我觉得一点不累,反而很舒服,可能和我经常走路有关。平时走得快多了,今天和儿子一起,他没怎么走步行过,走路不行。回来时,他看看微信步数,说有一万二千多步了。
晚上,吃过晚饭,儿子把二姑爷和他小叔又拉在一起聊天,看看自己的手机没什么电了,又让我来聊。弟弟又说到今天他反映的问题,二姐夫问他把房子买在城里是干嘛的,不就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嘛,为什么不把孩子转到城里念书去呢?他说现在的城里和农村不是一个水平,大道理讲了不少,为孩子着想也讲了不少,我觉得有一点是对的,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更体面一点的生活,为孩子创造一个好一点的读书环境是对的,而且现在他女儿出嫁了了,就只有一个孩子在读书,还有什么顾虑呢?二姐夫一番话说得弟弟一个声不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一次直播,在我们家有这么大反响,不知道其他家庭有没有震动。哦,想起来了,晚上,银同学的母亲还在微信里面和我说了她很担心家里的孩子英语不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知道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转到城里,其次是花钱请家教,但我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乡村教师,总不能直接说让她把孩子转走吧,而让她花钱请家教的话我也说不出口,我只能说,让她鼓励孩子跟着老师后面学,能学多少学多少吧。人家那才叫教学,我们很多课都是在糊任务呀!除了师资不到位,乡村教师课头多任务重也是实情。何时才能得到好转呢?期待着!说不定此次疫情就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