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月28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杭州一奥体红盘里不少网红裸背拍照,有宝妈担心带坏孩子,物业:这事还真有点难办》(此前新闻报道),在网络发酵,登上全国热搜第一,配图的两张照片为一名女网红身穿黄色吊带,有人在为她整理衣物以及一名女网红跪坐在塑胶场上穿粉色制服拍照。经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两张照片中的女网红为同一人。


“我对打扰到其他业主的行为表示抱歉。”程儿说。她表示在拍照时没有注意到有小朋友在一旁玩耍,“要是当时有不悦的业主提醒我不要再拍就好了”。面对部分微博网友的评论,她也想说一声“不好意思”。



我只是一个人目光短浅的人,不敢随便下“对错”的定义。


但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在网络上在舆情发酵下,在“楼盘经营者”和所谓的“网红流量”之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双方都“博够了眼球”“赚足了流量”。


“网红拍照”甚至是直播,在这个流量时代下,大众都给予了很大的宽容。


仅仅是“公共场合拍照”被就一度勇攀热搜第一,很让人不可思议。


然而双赢之后相关的问题和网友们针对类似事情的讨论,就好像是一颗尘埃落入深潭,没有一丝水花和痕迹。


我觉得有些失落,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关于报道中“宝妈”所谓的:“怕带坏了孩子”一说,我不太能理解这样的说法。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由于他的认知和处世经验有限,因此他三观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如何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榜样。


每个人生下来时都像是一张白纸,幼儿时期好奇心、学习力和模仿力都是一生中最强的时期。


所以家长的喜好和行为习惯,都会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学习,甚至连家长说话的腔调孩子都会照搬。


所以比起把所有“大人觉得不好的东西统统一刀切”;我们更需要的是引导他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毕竟“花花世界迷人眼”,总有家长“防不胜防”的时候。


其实看到这个新闻我很自然的想起了之前一系列的“家长新闻”。


从举报《喜羊羊灰太狼》狼吃羊情节残忍改成了狼羊“携手同行”克服困难;到觉得《熊出没》部分情节涉及暴力改成了人熊“探险”;然后又是“王者荣耀”英雄技能图标设计色情,要求改换图标……


当时不少网友都笑称以后只能看《花园宝宝》和《小猪佩奇》了。


以为是玩笑话,没想到越来越成为现实。


这是这个社会大环境的一种欠缺。


小孩子好奇心重,强烈地想要去了解去探索这个世界,家长应该成为引导他们推开天窗的人,而不是“锁门人”“拦路虎”。


难道看《动物世界》长大的小孩会“茹毛饮血,杀人如麻”?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刀切”。


同一件事情,家长看到的视角和孩子必定是不同的。


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没有人有权利去“先入为主”的为另一个人完成“思维和判断”的过程。


就像那个英雄技能图标事件——谁打游戏天天盯着图标不放?


家长平时教育方式方法不适合自家孩子,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为了图方便只会“无脑甩锅”给社会,采取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去面对。


看似“雷厉风行”“铁腕手段”,实则是逃避责任。


我们当然能理解家长“关心则乱”的心情。


可是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久而久之会更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就像这次的“网红拍照”事件。


我们假设有A和B两个家长。


A家长看到了,捂住孩子眼睛说:“大白天露胳膊露腿真色情,也不害臊,我们快走。”


B家长说:“你看这个姐姐是不是很漂亮啊,但是我们在公共场合还是要注意别人的感受。”


如果你是她们的孩子,你会怎么想?


A的孩子可能会想:“色情是什么?”长大后他遍览违法网站,自己找寻答案,补全缺失的“性”教育。


B的孩子也许以后会抱着一颗宽容的心看待周围的事物。


这是很极端的假设,我想说的道理是:教育不应该“缺位”,而且应该注意“表达”。


关心“网红拍照”这个事情,我觉得网友评论的非常好:


“与其关心自家孩子被几张照片带坏,不如先想想那些带男孩进女厕所的情况怎么两全。”


“边界感”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教育还是对别人。


网红博眼球需要有“下限”,家长的教育也应该“有的放矢”。


穿什么样的衣服出门只要自己开心,并且没有和场合不符,那这就是自己的权利;


不应该成为任何人“指指点点”和“有心人”们违法犯罪的借口;


更不应该成为别人“二次伤害”的理由。


家长教育最应该补上的一课是“陪伴、倾听、尊重和合理关怀”。


而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成为有“边界感”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