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百富榜》。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35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取代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跃居榜首,财富较去年增长超千亿。
张一鸣成为了中国新首富。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在评价张一鸣时表示:
“41岁的张一鸣是第一位‘80后’白手起家的中国首富,也是自2009年以来最年轻的中国首富。他引领了短视频时代,因为一个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使他如此年轻就成为了中国一个这么多人口国家的首富。”
想当初微信横空出世的时候,张小龙一夜封神,被誉为“微信之父”。正当所有人都觉得不会很难再有第二个社交APP超越微信的时候,5年后由张一鸣创立的字节跳动发布抖音短视频社交软件,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开来。
这个时候,张一鸣的名字开始被大众知晓。
毕业于南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这个专业还是从大三的微电子专业转过去的,可以说完全凭借一腔热爱。
在创立字节跳动之前,张一鸣其实已经有四次创业经历了,但之前多多少少都有些波折,最终都没干下去。第五次创业也是他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创业,当然这句话倒现在才可以说,之前没人知道未来。
没背景没资源没人脉,完全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对互联网市场用户的洞察,从零到3500亿,“白手起家”四个字用在张一鸣的创业路上一点都不为过。
熟悉张一鸣的朋友都知道,他从不抽烟,从不喝酒,每天上班就是简单的T恤、牛仔裤、球鞋,刚开始也不太会演讲,但如今却成为了中国首富。
很多人都在研究他是如何成功的,这肯定不是单独的某一个因素决定的。但这并不代表张一鸣身上某些做对的地方大家不能去借鉴。反而我觉得完全可以对照着自己的一些经历,去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张一鸣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喜欢汽车,也不打高尔夫球,连游戏也不玩。自己人生三大习惯就是读书、发呆(思考)、做产品。千万别小看这3个微小的习惯,好的习惯坚持做到极致,最终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习惯一:读书
查理芒果说过,他没有见过哪个聪明人是不读书的,一个都没有。这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最大的爱好都是读书。
马斯克从十几岁开始就学会了疯狂地阅读,每天至少读2本不同学科的书籍。他的阅读范围涉及科幻小说、哲学、宗教、编程,以及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大量阅读、广泛阅读、不断学习的习惯,为这位全球首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一鸣同样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培养出大量阅读的习惯。在微软工作期间,张一鸣还自爆有半天时间都在读书。
我自己这么多年学了很多很多课程、听了很多很多老师的分享,我现在回头看看,我自己提升最快的那段时间就是每天读书的那会儿,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工作没那么忙,午休又有1个半小时时间,吃完饭就在走廊上一个人站着看书。
想想那段时间,不仅自己的写作水平大幅提升,而且高产,还有很多认知上的提升。读书的那段时间比我上任何的课程成长的都要快很多。
虽然我现在也读书,但并不那么频繁,工作忙起来可能一天也看不上两页纸。但我现在倒逼自己每天哪怕没时间读书,上下班赶路的时候也要听书,找本好书读一些片段。
这并非是我没事儿找事儿,非得找点东西读,而是很多时候问题想不明白,去东问西问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都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给答案,给建议。
而阅读的过程,看看主人公的经历,更多的回去反思自己这个卡点该怎么破,反而最后答案自己就出来了,而且正是非常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到人生的解题思路。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每天看到这么多东西要学,一时间又纠结又迷茫,好像都不能错过,好像都应该学的时候,先停一停,先认真给自己挑2本书来读一读,回头来你会发现,原来读书就是最好的学习。
习惯二:发呆(思考)
当时,张一鸣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一职的时候,曾明确表示,其实自己对过去的管理工作并不满意,他说:“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我也不是很擅长社交,我更喜欢研究组织和市场原理来减少管理,喜欢自己上网、看书、听歌、发呆。”
他所说的发呆并不是真正的发呆,而是思考。正如他的签名这样写道:“我的签名档一直是喜欢发呆,我所说的发呆,不是放空,是自己思考一些非常无边无际和少有人讨论的点子。……”
当然,卸任之初张一鸣也坦言,过去他自己自学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很多问题,这些思考对字节跳动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后来工作越来越忙,近三年都没有太多时间学习了,所以自己的认知和创新能力都进展地非常缓慢。
不难看出,张一鸣把思考看得非常重要。
这几年我觉得对我认知上帮助最大的是我老公。他经常跟我说“别跟我说话,我在思考。”
起初我还很生气,又不听我说话,不知道在思考什么东西。
但后来我老公告诉我,每当他遇到各种问题,不管是工作上的,甚至跟我吵架完,他都会去思考哪个点他没做好,哪个点他应该如何处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就导致他目前在他那个领域能做的如鱼得水,不是说他多牛逼,真的就是把每一个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思考,反反复复推敲,把每一个卡点打通后的结果。
他也经常说我,做事不动脑子,其实就是欠思考。
我这两年再去回顾我年轻时候干的蠢事儿,比如被电信诈骗了很多钱,被买房中介坑,工作中被小人离间……等等等等,我回头想想,但凡当时能多思考一点,钱就不会被骗,很多蠢事儿也不会这么干。
人呐,过的不如意,很多时候就真的是太想当然,遇到事情没有认真当回事儿,没有多思考一步,以至于后面的坑越来越多。因为思考不是容易的事儿,有时候甚至很烦人,人都是喜欢轻松的、舒服的。
但这两年,我真的发现多思考一步,再多思考一点,不要贸贸然地做决定真的能避开不少坑。
习惯三:做产品
张一鸣所谓的做产品,就是非常专注的打磨自己的产品。这种状态就像褚时健种褚橙,把种橙子这件事做到极致。
All in 产品。而不是为了做产品而做产品。
其实做产品的本质就是做人。
把产品做好了,人也就做好了。反过来,一件成功的产品,也就是你自己人生的代表作。
其实每个人都在做产品,也都在做人。并不是说所有人做产品都要有实物,或者都要卖课,不是这样的。
每个人的产品都是自己身上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优势、独特的天赋,这个产品只能是你自己来打磨。
比如我之前有个同事,就非常非常擅长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别瞧不起他,这真的是稀缺资源,要知道能当公司老板的,可是阅人无数,能真正给他提供他想要的情绪价值的人其实真的很少。
别以为这件事很简单,很掉价,其实很难的。因为有些人是特别刻意地给他提供情绪价值。这种老板压根看不上的,这位同事就是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给老板提供情绪价值,拿捏的万分到位,真的太牛了,这个就是他的产品啊。
以前还有个同事,她能搞定别人搞不定的客户,因为她能洞察到客户不一样的需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最后其它sales只能把搞不定的客户都给她,而她最后都能吃下来,当然赢得老板赏识,升职加薪少不了。这也是她的产品啊。
自己要去挖掘自己身上的优势特点,没事儿的时候真的要学学张一鸣,别老跟人闲聊,好好去挖掘一下自己的独特价值,好好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自己的产品。
才能让自己不至于这么快被淘汰。
首富张一鸣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他的这些小习惯很值得借鉴,越小的习惯,坚持做下去,就像滚雪球一样,厚积薄发,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