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花了很久很久,把一份問卷做完整,把一份報告修到凌晨三點,
心裡以為,只要夠完整、夠謹慎,所有質疑就會安靜,所有拒絕都能被說服。
可是在學術裡,事情常常不是這樣。
我也收過那封冷冷的信,只有短短幾行字,說我的稿子not suitable,
好像一瞬間就把那些受試者、那些一格一格填出來的數字,說成沒用。
那陣子,我看著電腦裡滿滿的逐字稿和表格,一邊氣自己不夠好,一邊氣他們沒看見。
我也懷疑過,這些努力是不是只是堆出一座孤單的牆。
但後來我慢慢懂了——
最不值得的傷,是把別人的草率,留在自己心裡當作失敗的證明。
我的受試者沒有騙我,課堂裡每個認真交作業的人也沒有放棄我。
真正有份量的,從來不是審稿人輕飄飄的那幾句話,而是那一行行自己打出來的字,還有那些真心填問卷、說出自己害怕和好奇的人。
我還是會痛,但那不值得我再傷。
以後每一份資料、每一個字、每一次投稿,都算數。
我們把它寫下來,不是為了博得誰認同,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
給挑燈的人:
學術可以被拒絕,真實不會被丟下。
如果你現在也在桌前看著檯燈,就請記得這句話,記得你不是一個人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