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西游记》导演杨洁先生永久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了我们一部30多年不衰的经典电视剧《西游记》。
我和许许多多的同时代的人一样,都是收看杨洁导演的《西游记》长大的,杨洁先生的逝世,让《西游记》留给我那深刻的印象、感受再次浮现在心中。
一、杨洁先生成就了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的《西游记》。
《西游记》原著是一部神怪小说,其中的主角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属于妖怪,而且根据原著描述,以他们为代表的妖怪都是面目可憎,行为也都十分残忍、凶狠。如果这样一个形象真的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会像看到老虎、狮子一样害怕。杨洁导演不愿意拍这么一部恐怖的电视剧,所以大胆对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形象进行了人性化的改造,不仅形象变得可爱,而且有了人味。其他的妖精都十分美丽,妖怪也都十分可爱,让《西游记》成为了一部真人版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
二、杨洁先生提炼了《西游记》中的精神,使《西游记》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作用。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通过整个故事和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从小便在遇到困难时,就想到《西游记》的故事,想到这首《敢问路在何方》,鼓舞我在遇到困难时继续前进。我相信,还有许多人像我一样,受到这部电视剧和主题曲的鼓舞。
《西游记》中孙悟空敢于反抗权威、大闹天宫的故事,表达和弘扬了我们普通人在面对不公的勇敢斗争精神。那一首《大圣歌》那高昂的旋律,通过歌词“说什么艰险磨难,怕什么鬼怪神仙,掣开如意金箍棒,打他个地覆天也翻”将这种精神阐释的十分充分。
三、杨洁先生以女性的细腻刻画了《西游记》中的师徒情、兄弟情和男女爱情。
《西游记》的原著中,虽然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是师徒,徒弟三个是师兄弟,但是却看不到他们有多少感情,一个人和几个妖怪结成的团队,不过是各怀目的的临时组合。但是杨洁先生对这种关系进行了人性化处理,使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之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观众为之感动。
杨洁导演还在《西游记》取经女儿国那一集,刻画了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之间的微妙、似有似无的爱情。而那一首《女儿情》更是脍炙人口,歌中那种蔑视王权富贵,不怕清规戒律的爱情观,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最早的爱情启蒙。
四、杨洁先生通过《西游记》成就了包括六小龄童、马德华等众演职人员的精彩人生。
《西游记》播出后,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迄今已经红火了30多年,让包括六小龄童在内的众主创人员获得了跨越年代的粉丝。从小孩到老人,由于对他们扮演角色的喜爱,对他们也非常喜欢。
但是在《西游记》刚刚播出时,也许是扮演三个徒弟的三位主演经济困难,也许是由于出名带来的漂浮感,也许是由于杨洁先生直来直去、毫不留情的说话方式,三个徒弟到中央电视台领导那里告杨洁先生的状,让本已对杨洁先生不满的台领导将杨洁先生“踢出”剧组。而三位徒弟,将近十年没有和杨洁先生来往。直到1996年后,师徒几人登门向杨洁先生道歉。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仇恨和误会让他们十年不和杨洁先生来往,又是什么样的因素让他们终于幡然悔悟,最终登门道歉。我不愿意揣测他们的内心,我更愿意相信,那十年,他们也是在痛苦怀恨中度过,只是由于抹不开面子,一直没有去登门致歉。而十年后,经过岁月的历练,终于认识到导演在一部剧中的灵魂作用,想起杨洁先生在拍摄当中对自己春风化雨般的指导,终于认识到这位无权无势的导演,才是自己艺术上的恩师和导师。
杨洁先生去世后,六小龄童和马德华都表示,杨洁先生是他们人生的恩师,没有杨洁先生就没有他们的今天,这是他们经过岁月淬炼得出的人生结论。而他们几人,包括已经去世的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尽管杨洁先生在《敢问路在何方》对他们进行了批评,但他们没有进行一次或者一字的反驳。是啊,既然是你们的恩师,批评你们几句又如何?而马德华等在葬礼上的眼泪,我相信那是一笑泯恩仇后的真情流露。
杨洁先生离我们去了,留给我们一部经典的电视剧《西游记》,而剧中众多演员那种质朴的表演、那种纯净的美丽,在以后的影视剧中再难找到,在真实的人世界也再难遇到。它真的就像神话一般,就像杨洁先生一样,留给我们一种纯粹的精神和纯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