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奉化日报第2版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已故教师诠释的“为人师表”》,文章写到:12月10日下午,奉化二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将30800元钱托该校老师捐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三人是该校已故退休教师邵光涵的女儿、女婿和妹妹,钱是追悼会收到的邵光涵学生送来的礼金。女儿邵伟说:终于了了父亲的遗愿……
邵老师并没有教过我,但听说过,他的风趣、数学功底和为人通过校友的传颂我略知一二,看完整篇报道后,对邵老师的“为人师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激活了尘封的记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二中,有许多像邵老师那样的老教师,如戴敬德老师、王文贤老师、陈亨高老师等,他们以自己的人品、教学功底、为人师表铸就了二中的辉煌,他们有些是自己的老师,有些像邵老师一样,并未直接传授,但二中三年,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他们的风范,也终生受益。
记得刚进二中读高一的时候,在某一周日的下午,由于没有回家,于是和同学庄开训一起在教学楼前打羽毛球,这时来了一位老教师,把我们俩叫到了办公室,问道: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期中考快到了,要抓紧了。当知道庄开训来自曹村时,说:曹村和西谢可是莼湖出人才最多的地方,可不要给村里抹黑了。同时问我们考进二中的时候分数多少,班级排在什么位置,如果期中考完后退步了,要找我们算账 吓得我们都不敢喘气。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王文贤老师,他当时并不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单可以说是把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弟子了。后来到我们班代了几节课,渐渐熟悉了,也留下了一些回忆,王老师教物理,按照当时的理念,高考其实就是靠解题,而他对题目也是熟悉得好如口袋里的物品,信手拿出就是一题。记得当时的教学楼前,北平房后有几块木制的黑板报,王老师常在上面随手写上几道物理难题,然后又在旁边住上高三(?)班某某做,于是就会有同学马上通告某某,这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挑战,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很期待看到自己的名字。王老师教书那会,黑板、粉笔是教师的主要工具,也有不少趣事,王老师常把粉笔放在口袋里,又喜欢在课余吸烟,于是就常出现拿出白粉笔当香烟点火的笑话,而王老师的板书也极具特色,先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讲到哪里写到哪里,然后,找空隙再写,当空隙也没了的时候,就用彩色粉笔覆盖,反正到最后你若不是认真听课的话,还真看不懂黑板,这和当时的数学特级教师陈守礼老师的整整齐齐,公公正正一黑板完全不同,但我觉得也很享受王老师当时的风格。
陈亨高老师当时教我们生物,按现在功利的说法,生物课并不是高考中的主课,但是,陈老师的认真我终生难忘。首先是他的备课,应该说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生物课的内容不多也不难,陈老师可以随便应付,但是我记得他的备课本是密密麻麻的,用很工整的字把要讲解的内容详细地记在上面,同时,上课时的一些解剖图,他也是画得一丝不苟。另外,陈老师还常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记得最牢的就是一句话:“我对你的人没意见,但对你的行为有意见。”那时莼湖的一些学生,聪明,但也调皮,再加上家庭条件关系,父母也没有精力管教,确实有不少所谓的问题同学,但陈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教书又育人,现在那些同学都有不错的出息。所以常想陈老师的这简单而有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和一些教育家的名言其实同等有价值,也值得现在当教师的后辈铭记。
戴敬德老师不用说了,在奉化的教育系统,几乎人皆知之。戴老师在二中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体训,二中成为省体育运动传统学校,奉化体育界大量的人才出自二中,戴老师几乎是教父级的人物,反正我记得浙师大开校运会时,许多校纪录都比不过二中的纪录。戴老师教了我们三年体育,当时他其实也很忙,既要带田径队,还经常外出开会,当评委等,但是,一旦上体育课,对我们要求就非常严格,记得他有一句名言:“将来不要文不像读书人,武不像救火兵。”那时的二中,早跑抓得很紧,如果不按时起床,体育老师要来揭被子的,而跑步时,大家你追我赶,如虎似狼,在每年的元旦越野比赛中,去九峰山水库的西谢机耕路上,常可以看见二中的学生矫健的身躯。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学。当然我现在最佩服的还是戴老师退而不休,在前东方外国语学校,现奉化高级中学发挥余热,七十多岁的一个老人,个子不高,头发花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无欲无求,健康生活,真是让人敬佩他的品德。
最后来说说邵光涵老师,数学功底从报道中可见一斑,邵老师是宁波最早被评为高级教师的中学教师之一。受他影响,很多学生后来成了兰州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的数学教授,其中包括华东师大教授、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张奠宙夫妇还特意为邵老师撰写了对联——光照青年学子,涵盖代数几何。而他的风趣,有一课堂笑话可以说是邵氏特色,邵老师由于身高人大,穿的裤子腰围较大,常要在课堂内做提裤、系裤的动作,学生有时暗笑,邵老师说了,知道什么叫艰苦奋斗吗?一个人小便后,系裤子,冷风一吹,人抖擞了几下,这就叫“系裤风抖”(艰苦奋斗),大家轰然大笑,再说道,你们现在条件不好,又处于学习阶段,就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家感悟颇深。就用邵老师的经典笑话祝老师在天堂里处处有笑声吧。
邵老师的亲人们把礼金资助平困学生,可以说是最好的体现了邵老师的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本色,也是代表了二中那时一批像邵老师那样的老教师的心愿,记得前几年,王文贤老师在80高龄后,也曾捐了一笔款给二中以资助平困学生,而其实他们在工作时的生活是很艰苦的,还是邵老师,好像喜欢喝酒,但下酒的菜常是几粒花生米,在我读大学的某一年曾和一位二中的学长去宁波三市看望他的老师,也就是邵老师,当老师知道我在浙师大读书时,说了一句,当老师可要辛苦一辈子的,至今难忘。
忆二中生涯,祝那些老教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