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 讨论鸡鸣

一起走在吃早餐的路上,我问同事一个问题。

“孔雀东南飞里有两句诗: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到底多少点哦?”

“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起得很早,纠结多少点没有意义,鸡鸣是一个时间段,大概四五点。”

“知道多少点,才知道鸡鸣有多早啊,兰芝到底有多辛苦啊。我一开始也以为是四五点,鸡鸣外欲曙嘛,可是后面我有听到半夜十二点鸡叫,我就怀疑鸡鸣到底多少点。”

“那是特例啦,什么事情都有个特例。中午十二点也有鸡叫。”

“这个不好说,要收集足够的证据说夜晚十二点的鸡鸣是特例。”

“我也没有这样的收集,生活经验就是这样,四五点,我觉得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啦。”

“四五点开始做工织布,也说不上夜夜不得息,说不上辛苦吧?”

“欧老师,只是你觉得不辛苦,辛苦是个性化的感觉,人家可能觉得很辛苦,辛苦很难界定的啦!”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我听过半夜十二点和凌晨五六点的鸡叫,早餐后去查了维基和百度,说鸡鸣是凌晨1点到3点,是十二个时辰里的一个,也叫四更。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鸡鸣,指1点到3点,就比较说得通;而后文“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的鸡鸣,估计就4点到6点那样比较说得通。

经过一番谈论,我越觉得自己所见所闻是最重要的。经验使我有资格质疑一切。但它不能使我判断一切。没有前者,我就有盲信的危险;没有后者,我就有武断的危险。

另外也发现有些话容易中断讨论,甚至扼杀可能出现的新思想。比如“纠结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啦”、“这是个特例,什么事情都有个特例啦”、“辛不辛苦是个性化的感觉,很难界定的啦”

我不可以对别人讲这几句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