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现场,我正和文联的工作人员在忙着安排孩子们进各自的考场。电话震动,一看是同学。“喂”了一声没听见声音,再“喂”,听到一个带着哭腔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不来考级了……”
“发生什么事了?”我温柔地问她。“我的印章找不到了,我妈说这么重要的东西也能忘记,不要来考了……”我听见她抽泣的声音。一会就听到同学在电话那头跟我说:“她印章找不到了,你说她是不是猪啊?我天天叫她准备好,昨天还看见的今天就找不着了!我得让她长点记性!老是掉东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听她噼里啪啦讲完,轻轻地问她:“没有印章可不可以创造别的可能性?让她长记性是不是也得看什么时机?”同学不吭声了,一会又说:“我是想不到别的可能性……”我又笑了,坦诚地可爱,遇到事情就只会恐吓、惩罚、耍脾气解决问题,孩子是各种状况不断,这个妈做得也够呛。
我不由想起两年前我还在学习就感召她前来学习怎么做父母的情景,她完全不感兴趣,还对女儿说:“你老师倒空的,我哪有时间啊?”我失笑,她这些年为孩子折腾的精力、时间成本远远超过了她需要进入课堂学习的时间,很多人都不会算账:其实无知的代价最贵。但是偏偏有那么多人不觉醒,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成长自己,结果往往付出了更多的金钱与时间损耗、各种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包括与金钱的关系)的损害,甚至还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由又想起了早上另一个朋友跟我说的“越学习越幸运。”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她有她要面对的人生功课。我不必因此受伤或者难受,只是有些心疼孩子。
于是给她出了几个主意。他们终于在考级开始前准时进入了考场,我松了一口气。
一个小时过后,我看到好多孩子都画得差不多了,巡视到她旁边时,惊呆了!这是她的水平吗?一副完全不在状态的样子!整个人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有一笔没一笔地画着。一看就是还在情绪中。我弯下腰来低低问她:“这个样子明年准备再来重考的呀?”“反正我妈也无所谓,我也不想考了……”她要好的朋友在一边告诉我:“她一有脾气就是这样,什么都无所谓了……”呵呵,感性的快乐我。母女俩都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模式在生活中有没有因此搞砸很多原本可以做好的事呢?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行为。我本着这样的原则,更想守护住这个孩子。我拍拍她的马尾巴,轻轻地揉了一下,在她耳边说:“你是真的不想考了还是只是在情绪中的表现呢?你确定你将来不会因为此刻的决定后悔吗?你要想清楚你此刻的选择以后也许需要一年时间来弥补或者会要更多的时间哦。我相信你是可以为自己负责任的。”然后我就走开进入其他考场了。
等我十分钟后再次回来,看见她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很投入专注地埋头,菊花头的线条明显变得刚劲有力,我笑了,朝她竖竖大拇指。她抿嘴一笑,继续低头作画……
看着又一个孩子可以战胜自己的情绪可以有所不同,我欣慰地笑了。孩子的可塑性比成人强多了。越早接触这些自我成长的正确开启方式,步上正确的自我管理轨道,生活中可以少走很多这样那样的弯路。
有一种伤害叫“不懂”,有一种自私叫“打着爱你的旗号做着伤害你的事情”。你到底是出于释放自身的恐惧与担心还是让自己原本具足的爱与智慧散发出来?我想只有更多地通过学习告别无知,摆脱我们在原生态家庭中的一些限制性无知模式,借助孩子这面镜子来成长我们自己,我们想要爱的人才会更好地走好他的人生路……
但愿我们每一个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