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大环境
宠物行业的大本营在欧美,2022年黑天鹅以后,欧洲元气大伤,目测欧洲恢复经济和信心还需要几年,美国那边通胀的压力下,进口商和超市2022基本都在清库存的情况下,需求也在收紧。国内宠物市场,不建议布局,因为国内养宠人士对宠物的情感价值没有欧美人高,而且由于国内电商太过发达,价格竞争白热化,品牌的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殆尽,在国内布局宠物品类,需要比宠物外贸需要更多的资金甚至资本的介入,否则成功率不大。
国内两家最大的专业宠物外贸公司,杭州天元(已上市)宁波新禾控股。前者主要客户群是国外综合超市,后者是专业进口商,两家都已经布局跨境to C的业务,目前跨境业务销售基本持平或者仍旧亏损状态,主要症结在于进入跨境较晚,都没有分到第一杯羹。两家都有布局自己的生产工厂,靠吞并或入股各种工厂希望做到全品类一站式供应。当然,宁波地区,凯悦,亚虎,华飞,锦灏,万时等原先做杂货的综合类贸易公司也慢慢成立了宠物用品部门,但是他们手上的宠物客户以国外1元或者打折超市为主,基本就是白热化的低价竞争,有设计有实力的工厂一般不会配合这样的杂货公司报价打样,因为这种公司做事没太多底线,并不是有特点的工厂或者有卖点的产品应该努力的方向。
拓客渠道上,宠物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专业的进口商就那么多,买手专业度很高,不喜欢去阿里巴巴上找供应商,也轻易不愿意更换供应商,建立合作的主要渠道还是以传统展会为主。疫情以后,宠物类目的需求被无情打散,出现了很多小B客户,所以国内很多工厂开始做品牌,做囤货的小额批发生意,去配合这种新的需求模式。宠物跨境产品,直接在亚马逊上开店的,小的单一品类比大而全的大店模式好操作。
国家政策是大力支持跨境贸易的,甚至给跨境产品单独的2个海关编码,宠物类目又是一个一直很热的品类,所以会吸引很多人进入,但是我所知道的,真正赚到钱的亚马逊店主,并不太多。宠物类目不好做的主要原因是国外消费者对他们本土的老品牌有长期积累的认可度,除非产品有比品牌商更优秀的特点和卖点,或者产品在专利和功能上有及其明显的优势,国外消费者还是会迷信老的品牌附加值的。毕竟,刚入驻亚马逊的中国店家自主的品牌,不论再知名度和影响力上,没法跟在美已经大几十年的产品媲美,虽然可能产地和厂家原本就是一样的。就好比,亚马逊上,一件设计独特的女士羽绒服可以在美打爆,因为会在亚马逊上买衣服的人群本身并不是高收入人群,他们更期待产品的特殊造型和优秀的性价比,但是,会在亚马逊️上给狗狗那个玩具的狗主人,他一定已经是中高收入人群,这个人群对产品的品牌背书,功能,售后要求很高,宠物电商不但需要搞定宠物主人,那个掏钱的人,还需要搞定人背后的宠物,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综上,如果身为有设计背景或者工艺优势的工厂,布局宠物传统外贸还是可以试一试的,走工贸结合的路。但是如果是纯贸易公司,产品没明显的特点,靠阿里巴巴传统平台拓客,生存空间不大,这两年这样的公司也倒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