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的朋友圈里,失眠似乎是一种很浪漫的情绪。不过对于真正受其困扰的人来说,失眠可一点都不浪漫。
入睡难、醒得早、多梦、睡眠质量差……这些都是或轻或重的失眠表现。不仅让人心情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还会直接反映在生理上,引发偏头痛、高血压等等反应。更可怕的是,失眠还会常常和抑郁、躁郁这些心理疾病相伴而生。
那么又有多少人受到失眠的困扰呢?
“睡眠+A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助眠机器人品牌Airland总监邱儒如此介绍
睡啦是一款力图抛开“互联网+”这一传统的热点概念,帮助人们真正“摆脱手机”,能够独立完成助眠功能的智能助眠机器人。 睡啦机器人所具备的“助眠正念引导”功能是众德智能联合国内心理专家所联合打造的助眠方法,心理专家和助眠大师录制的引导话语可以有效帮助使用者缓解压力。
此外,睡啦机器人还结合祖国传统中医和穴位贴,与智能机器人配合使用,在耳廓不同的部位张贴。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设备,“睡啦”还可以实现语音和手势交流。
而Airland更加专注于AI方向,主打人工智能心理按摩,进而帮助患者进行疏导情绪。通过和国内有实力的生产厂商合作,联手打造睡眠+AI解决方案是Airland最重要的战略。
邱儒继续介绍着Airland的产品,一面演示这个机器人。
那么物理角度的科技手段究竟能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睡眠呢?
答案是肯定的。Airland总监邱儒如此回答。
即使抛开生物科技和医学对睡眠的研究,建立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之上的人工智能,都在试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睡眠。
毕竟在过去的很多年,睡眠都是一种“玄学”——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睡得好,更不知道为什么会睡得不好。睡眠具体和哪些疾病有联系,也是一片模糊。
但我们逐渐发现睡眠是一种有迹可循的生理状态,脑电信号、眼动状态、呼吸、体温这些体征都与睡眠状态有所关联。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睡眠本身的规律,就能更好地摸清睡眠状态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找到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这种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工作,自然可以靠机器学习来完成。
例如斯坦福大学和巴黎萨克雷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睡眠时的脑电图进行研究,寻找睡眠阶段变化的正常规律。这样就可以帮助那些有睡眠问题的患者发现是哪一阶段出现问题,从而更高效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