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就像朱自清先生《匆匆》种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驻足停留,回首往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少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或许就如那句话所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我儿时的记忆中,5岁那年,步履蹒跚的我和姐姐就开始下地陪父母一起干活,姐姐比我大两岁,当然也是少不了她的。在烈日炎炎下将父母割好的麦秆捆扎成捆,然后堆放在一起。虽然那时很累,但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很幸福。回家后狼吞虎咽的那顿饭,在我看来那是人家最好的美味了。晚上热了,就拿着褥子睡在牛车里,耳边传来阵阵蛐蛐叫声,心里默默的数着星星,一阵微风吹来,别提有多惬意。有时也许会睡在房顶上。农家住的平房,房顶是很宽阔的,我们会将收割回来的玉米棒子放在房顶晾晒,挨家挨户都是如此。闲暇时总有人惦记着别人家的玉米棒子,因此有时褥子就到了房顶上。当时,作为90后的我们只是觉得好玩,很是不理解,这些历经了70,80年代人的想法,后来学了历史,也就慢慢释然了。这也算得上是一件童年趣事了。
记得还有这样的一件趣事:在我们那个时候,从学前班到一年级是否允许升级,是有一张成绩升级单来判定的。记得姐姐考完试,欣喜若狂的拿着成绩单来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只说了两个字“留级”。记得当时,姐姐瞬间泪盈于睫。从母亲口中说出来的两个字,犹如晴天霹雳一样,狠狠的撞击在了姐姐心上。当时一家人正在地里摘四季豆,姐姐一个人站在那里,有点无助。然后到了中午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姐姐兴高采烈的拿着成绩单冲向了母亲,说隔壁的大哥哥告诉他,上面写的“升级”,当时,母亲只是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点了点头。
电灯对现在的这个年代来说应该是司空见惯了东西,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然而在我小时候,由于家境窘迫,所以很少有家庭用的电的,那是的电费1度电五毛多。相对于一度电五毛来说,一斤醋才两毛钱,一毛钱就可以买两盒火柴,所以大家平时都是点着煤油灯度过的,也许说道这里你会想起电视剧里的煤油灯,对,你想对了,就是那种煤油灯。也许你有疑问,为什么不用蜡烛呢?因为一根蜡烛两毛钱,一晚过去基本就快没了,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就是奢侈品了。然而一瓶火油才四毛多,可以用半个月以上,相对来说还是很廉价的,既满足的需求又减少了开支,市场自然就广阔。当然,也不是整宿都点着煤油灯,只有在吃饭的时候,用来照明一下,完了有时就熄灭了。乘着明亮的月光,大家就拿个板凳,来到街上,坐在一起听长辈们说着自己父辈们的奋斗历史,偶尔也会来段评书,引得众人连连叫好。当时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现在想想很惬意,也很怀念。现如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让曾今那份惬意悄然已逝。
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妙的,像一道菜一样,回味无穷;像一首歌一样,婉转动听;像一首诗一样,抑扬顿挫;有时又像一幅画一样,让人想起来惟妙惟肖,历历在目,恍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