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不到一个对进食有严格控制的人会用两个零食作为公众号名称,可见对其是真爱。我就厚着脸皮趁主人只写了一篇小馒头的稿就说我要搶來酸角糕寫篇文投稿。有占地盘之嫌,我也认了。因為根本沒有吃過酸角糕。只能斷章取義,取酸角作文罷!
去年圣诞节假期一起在亚热带村庄吃树上的酸角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跟着一个幸福的越南中产三口之家,一位被公派在胡志明工作并且开始适应了越南生活的台湾姑娘,一个由当地政府公务员变为私人旅游公司老板的导游。村子据说是少见的多民族混居。从周围孩子的面庞也看的出。忘了为啥被带到这个村子,整个day tour都有點散漫,倒是树上长满了的酸角意外的勾起童年回忆。撿起地上成熟的果實,撥開乾裂的外皮,舔了一口褐色果肉,甜的,就開心的笑了。然後說,不對呀,在小賣部買來的酸角明明是酸的。
後來去了土特產店,沒有找到酸角或者酸角糕。酸角的味道就留在了只有一條路,不記得名字的村子。
今年聖誕在上海應該不會有酸角,但不出意外我們還是在一起。看著綠色的聖誕樹,想著上面會不會掉下來一個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