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是加措活佛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书中所写,喜欢。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特别爱争论,凡事总要分出高下,追个水落石出,结果把双方关系弄得很尴尬。
01 争来争去两败俱伤
一日在办公室备下晚餐,因要招待客人所以让当时值班的两人提前用餐。两个小姑娘一个苏苏,一个叫红红。都是刚到公司不久,两人腼腆推让。苏苏说让红红先吃,红红说:你明知道我已经吃过晚餐,还非要让我去,你去吃!
谁知道苏苏来了一句:以后咱俩谁也别和对方说话。红红说:不说就不说,你这人怎这样?
只当是小孩子之间闹别扭,并没在意。没想到刚上楼,就听见吵闹。大致情况是:苏苏在电话中和朋友诉苦,红红听见对方出言不逊,憋不住火气,脏话骂了一句,对方在电话中回骂,风风火火直奔店里讨要说法。言语不和双方冲突,拿起桌上东西丢了出去,红红被打,手机也被摔坏。
对方仗着人多毫不退让,红红受了委屈自然无法忍受,叫来自己朋友。双方看着有大干一番的气势,只好报警。一直闹到深夜,事情的结果就是气也受了,财物也损害了,该赔的一样没少。回身来看,事情又何来对错,血气方刚的年纪,谁还不是为争一口气?不过同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将是最亲的关系,这样一来,也不知以后见面如何相处?
还有一次,在办公室茶水间看到小张正在打电话,吵得面红耳赤,见我进来他有点不好意思,一气之下挂了电话。
他很无语,当天孩子学校做消防演习,早上婆婆送孩子准备好的消防服没带,老师打来电话请家长送一下。于是她给婆婆打电话让她送,婆婆说不就是件衣服,也不至于。
但是小张情绪上头直接给老公打电话,把老公数落了一顿,说婆婆平日对哥嫂的孩子如何用心,甚至悄悄把自己给公婆的零花钱补贴给老大的孩子,诸如此类。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甚至连离婚都摆上台面。老公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常与同好论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和朋友同事争伤了和气,和上司老板争砸了饭碗,和亲人争赢了伤了亲情。
不要轻易与人论长短,争输赢,当有人和我们争执时,就让他赢。所谓的赢,他又能赢得什么、得到什么呢?所谓的输,你又输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争来争去,只会伤了彼此的和气,平添无故的烦恼,结局是两败俱伤。
02 夏虫不可语于冰
看到一则故事:
一天一位客人向孔子的学生子路请教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子路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子路便请自己的老师孔子评判输赢。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只好愿赌服输给客人磕了三个头。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即死,他从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庄子》有言:“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03 与谁争我都不屑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居宅旁有隙地,与吴家邻,吴氏欲建新房,越用之,双方争执不下,一纸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张家人一气之下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不争并不是理屈词穷,也不是让对方闭嘴,而是以柔克刚、消除分歧的智慧。不仅是我们宽厚之德德外化,也是与人相处的根本。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古尊宿语录》中载,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古语说:人稳不言,水深不语。一两年学会说话,一辈子学闭嘴。人越成熟越会觉得凡事没必要争得面红耳赤。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道出,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愿你拓宽心胸包容而不苛责,站在远处看淡而不自困,保持行动,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