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参加一场读书会。分享嘉宾谈到了一个上过热搜的话题,面对年轻人就业困难的问题,媒体说这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批评年轻人眼高手低。分享嘉宾不认可媒体的说法,他认为接受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国家花钱,家庭也花钱,毕业后去做低端服务业,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不对等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做是很理性的选择。问题不是出在年轻人眼高手低,而是出在市场里中高端服务业没有拉动就业,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去做设计用户体验、管理服务员这类岗位才更合适。
我觉得媒体和分享嘉宾分别说对了一半。年轻人不愿意去做快递员、服务员这类低端服务业岗位是权衡下的理性选择,但是要想做好中高端服务业,需要从低端的基层岗位做起。只有先去端过盘子,当过跑堂的,在各个小区写字楼里送过快递,才会发现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才能找到优化的办法。
低端服务业在吸引年轻人时,我认为需要着重强调晋升机制和培养体系,让年轻人明白,低端的基层工作是为了打基础,获得一手资料,为之后做管理、做设计积累资料。同时,年轻人自己需要有一个远景目标,不要小看和局限在低端服务业岗位,这是为了未来能够承担更大更难的任务所做的准备。
“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反映出了一个现象,高等教育的培养可能存在问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就业上没有竞争优势,那花大价钱读大学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很多人读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就是为了获得在就业上的竞争优势。
我又想,是不是我们对高等教育有误读呢?高等教育本来在就业上能带来的竞争优势就很有限,只是在某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它在就业上的竞争优势突出。随着这段历史时期过去,高等教育恢复了它本来的样子,而我们不能接受它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