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互动交流中,难免会急性子和慢性子的人。如何才能正确的与他们打交道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急性子&慢性子背后,隐藏的心理秘密。
我们先来看急性子的人。
如《水浒传》中的李逵、《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都是急性子。粗线条,做事风风火火、不过大脑。这都是文学作品刻意描述。其目的莫过于展现他们威猛、忠心、嫉恶如仇的性格。继而突出他们的老大是如何的足智多谋、胸襟宽广、报复远大。
生活中的急性,可以形象理解为,就是那种时刻都在催催催,不但催自己,还催别人的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立即有个结果。与其相处,会有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不可否认,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自律性十分强的人。
他们最看不上的就是那种做事拖拉,行动缓慢的人。
或者说,一个急性子,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心理上有些自负,希望自己来主宰一些事情,不适应迁就他人。
急性子人如果对一些事情没有控制感,按别人的方式来做,他们在心理上就抓不住确定性,产生一种无法防御的感觉。
急性子人都有焦虑的心理背景。在心理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心理防御的强迫症。
如果试图去刺激和戏弄急性子,将被视为一种挑衅,这会激起他们另外的心理防御“愤怒”来回应你。急性子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发火,其原因正是由于现实情境往往不如他们的意愿。
急性子人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也是在要求自己。就好像有一股魔力在驱使他们,一定要尽快的把某件事情做好。有时甚至会变得有些刻意。或许这就是急性子人看不习惯拖拉散慢人的资本吧。
如何化解急性子呢?记得温柔和友好地对他说“别急”。他们会安静下来,因为在那一瞬间,他不再是被心理防御机制所操纵,也就意识到了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或者事情不能总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反之,要想折磨一个急性子的方法很简单,把慢性子和他放在一起即可。
一个慢性子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的人。
他和急性子的区别只是:急性子表现为不耐烦去顺着别人,很在乎别人和自己打交道的方式,而慢性子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在心理上拒绝去顺着别人。
急与慢,同样都是自我中心主义,出于心理防御需要,都在维护着“自我”。但用力方向是相反的,急性子是由内向外指向别人,对别人具有进攻性;而慢性子是由外向内指向自己,维护自己的那一套,对别人没有进攻性。
急性子的心里常驻焦虑,如果看到别人表现出慢吞吞,对他是一种煎熬。他们摆脱这种焦虑的办法就是去改变别人,从而适应自己的心理防御;
慢性子的心里常驻是的是不信任,他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秩序,从而才能在心理上的获得安全感,以此来展现对世界的控制感。
一个急性子的人,你只要不慢悠悠地折磨他,而是去适应他,他可以很健谈,对你很热情;一个慢性子,无论你是否照顾到他的情绪,他对这个世界都没有太多热情,因为他不能把自我投入到世界之中。
要提醒注意的是,平时我们看到说话语速快的人,不一定是急性子。那可能是由于思维敏捷或者紧张。同理,语速较慢,不一定就是慢性子。他可能是某位领导或思维全面的人。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