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给女儿讲过一个绘本---《第11个在哪里》。深邃静谧的海底,小白鱼和她的伙伴们在玩捉迷藏,一个海星,两只海胆,三只水跳蚤,四只蝌蚪,在小白鱼的找寻中欣然现身。数一数,1,2,3……10。该小白鱼藏了,翻开贝壳那活动的壳,哈,第11个在这里。纯美的背景,饱满的色彩,可爱的形象,动手翻找的乐趣,这简简单单的故事曾让女儿爱不释手,百听不厌。这故事里有孩子间单纯的快乐和友谊,也有孩子感受数字和色彩的成长。
在心里默数到十一,马上想起属于女儿的这个美好的故事。
第十一次会怎样?
近三周来,为准备省优质课评比,前后试讲了十次。每次试讲前后都伴随着教学设计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有蜕皮般撕裂的痛感,以至于后来,竟麻木起来。
最初从语用入手,勾画关键语句,理层次脉胳;析段、句、词,感受对举之美。最后品读人物精神。前两个设计没有试讲,就被师友们否定了。重开锣另起鼓,设计第三次。用师傅的“五看法”,取其中四看。从设计上看,外部建模还好,开始试讲。先在自己班讲,晓素和香慧姐听了,提了些建议。中午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修改设计和课件。午饭就在办公室解决了。下午在七3班讲,县教研员和教研主任来听。孩子们很可爱,表现也很棒。但领导们把课全部否定,处处都是问题。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那些天,我和电脑捆绑在一起,就差住电脑里了。心心念念都是闻一多。
设计逐渐定了框架,在试讲中一次次琢磨细节。市教研员听了一节,不太满意---那次确实讲得很糟糕。县城与市区相距甚远,想得到市教研员多些指导,实属妄想。学校也爱搭不理,没有人会替你安排。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不能坐等,更无需埋怨,跟语文老师或班主任联系好,一个班一个班试讲,然后反思总结改进。5班8班9班13班14班15班,最后去一高初中部七31班。加上前两次在我班和七3班、在许昌实验中学的一次,前后正好讲了十次。周五学生离校,周日清早起程去比赛,没有试讲的机会了。
第十一次会怎样?真是未可知呢。
每个班的学情不同,课上得效果就不尽相同。我校的学生明显不如初中部,上课需要费劲地启发引导点拨。灵宝的学生会如何?很有悬念呢。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接触不同的学生,体察不同的学情,从不尽相同的路径引领学生到达文本的制高点。
在艰难中走一步,再走一步。揭开夜幕走到明天,会不会有一个可爱的结果,如绘本中的小白鱼眨着欢喜的眼晴兴奋地说:找到了找到了,第十一个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