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利有多重的理解,可以是权力,也可以是利益,当然更可以是财富。作为一个普通人,基本没有接触过什么权力;人际关系也是简单,很少有利益的纠葛;但是财富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有些人是亿万富翁,有些人却贫困潦倒,当然大部分人也只不过衣食无忧而已。这其实就关系到财富的积累。
我的故乡是大蒜之乡,从小我们那儿都种大蒜,我们家也是妥妥的蒜农。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作,作为孩子,假期和周末也要去田地里帮忙。大蒜的亩产量一般是一两千斤左右,大蒜的价格也不一定,在我的记忆中,基本是几毛钱一斤,很少能卖到一块钱以上,所以一亩地的大蒜,除去肥料,灌溉等成本,收益也就是几百块钱,好的时候能上千。当然种地是一年两季,大蒜是一季,另一季基本是种棉花和花生。我家的土地也就六七亩的样子,所以一年的纯收入基本也就是几千块钱,好的时候可能过万。这些钱要支撑我们一家人一年的开销,除了吃穿,还有我们孩子上学的费用,人情的往来等等,所以一年能存下来的钱也不多。当我们工作后谈婚论嫁需要买房的时候,父母拿出来了二三十年的积蓄,大约二十万。
我敢说我们家和大多数农户都差不多,辛辛苦苦一辈子,能积累二三万的财富已经很不容易了。像我的父母,在农闲的时候还出去打工,还种菜去市场上卖,也能积累一些财富。
虽然都是蒜农,有些邻居开始了大蒜买卖的生意。一般是几个人合伙,以相对低一点的价格收购大蒜,收购到一定的数量后,用稍微高一点的价格再卖给更大的收购商。很多时候虽然是几分钱的利润,但是量大了还是有不错的收益。很多人在两三个月的大蒜买卖期,凭借着这种低收高卖的最简单的模式,赚的钱比地里的收成还要高。
还有一些邻居会对大蒜进行初步的加工,比如按照大小分成不同的等级装箱后再卖给收购商,这样利润会高一些,好的时候在大蒜的买卖期能赚到几万,远远超过了田地里面的收入。
我有一个同学,他和他的父亲是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在农村收购大蒜,然后傍晚拉到镇上去收购点卖掉。据同学说,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二三百,差的时候也能赚一百多,这样一两个月下来也能赚不少。
上面的几种收购大蒜的方式,风险比较小,很少出现赔本的情况,不过也赚不到非常多的钱,就是靠自己或者几个人的劳力来赚钱。
后来慢慢有了大蒜的冷库储存,就是把收购的大蒜储存在冷库中,到了年底价格高的时候再投入到市场上去卖。从我们镇上到县城大约七八公里,路两边密密麻麻的有很多冷库。因为储存冷库的成本也很高,据说一天就要几千块钱。所以年底大蒜的价格必须足够多才能保证赚到钱。
记得有一年,年底大蒜的价格翻了好几倍,储存大蒜的人都赚翻了,据说县里诞生了很多百万富翁。第二年很多人跃跃欲试,都要加入储存大蒜的行业中。记得那一年,很多亲戚来我家借钱,说是要储存大蒜,都被父母拒绝了。结果那一年年底大蒜的价格很低,很多人都破产了,借的钱还不上,只好出去打工。我的一个叔叔也是一样破产了,没办法去大城市打工,还好有开挖掘机的手艺,干的很不错。叔叔在城里立足后,开始了蔬菜贩卖的生意,现在在城市里有了两三套房子,也算因祸得福吧!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大规模建起蒜干厂,我们村就有好几个。制作蒜干只需要最最小的大蒜即可(这些大蒜很难卖出去),所以成本很低,利润就很高了。但是蒜干厂有一个最大问题,清洗大蒜需要大量的水,而清洗后这些水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对环境伤害很大。没两年的时间,村里的地下水都被污染了,现在村里都是自来水了,再也喝不到小时候的清凉的地下水了。来了蒜干厂慢慢都被取消了,只留下那些蒜干厂创造的财富。这也是前些年常见的发展模式,用环境来换取财富。
我已经离开家很多年了,家里的地也交给亲戚打理,很少关注大蒜的情况。倒是常常观察身边的人,是蒜农,是大蒜收购者,还是冷库存蒜者,亦或是蒜干加工者,基本都可以对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