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也体验了一次“看孩子写作业”,那种把人气到无力状态真是难忘。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手指到底是什么味道让他如此沉迷,他为什么不能放下橡皮、尺子好好做题,他到底是不会还是不想写啊……
那这些是不是这个孩子的问题呢?是也不是。这是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不是问题本身。
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父母?还是孩子?像我上面描述的这种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场景绝大多数家长都是经历过的,网上也有不少“被作业逼疯的家长”的视频,会让家长走到情绪失控的那一步一定是经历了太多无奈的时刻,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真的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绪需要宣泄,但歇斯底里大喊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有许多家长意识到了,于是决定学习各种各样的儿童教育理论希望能从中获得“金钥匙”,但是孩子身上的所表现出来“问题”没有哪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开。
父母怎样看待问题才是关键。小宝宝为什么出门总是希望让大人抱着呢?网上有这样一个测试,在小宝宝身上安装摄像头用她的视角来看世界,才发现原来在孩子的眼中满是两脚兽的世界这么可怕。你看,我们只有跟孩子站在同一视线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所以不要把孩子那些不能令人满意的表现当成问题,我们要去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把孤僻、内向的性格当成问题,要尊重孩子多样的个性表现,也许这只是他成长的某个阶段,就像我们年少时那样;不要把孩子的习惯当成问题,习惯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一时做不到或者反复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引导他学会坚持;有时候问题并不是问题,可能只是父母与孩子没有就一件事达成共识,教育是需要理解和智慧的。
最后,我觉得做父母和老师的面对学生的问题要有“平常心”,不要孩子一出现什么问题就觉得无法接受,如临大敌,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帮孩子把好成长的大方向(三观的建设,道德品质的培养),但路个人有个人的走法,学会尊重,学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