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迁客骚人,他们笔下的秋都是寂寥萧瑟的,古有杜工部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有郁达夫《故都的秋》,都是最好的佐证。而我最爱刘梦得秋词里爱秋的那种态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春夏秋冬四季,我独爱秋如周敦颐独爱莲,秋,经过春天的生机勃发,走过夏天的热情似火,多了一份沉稳和内敛,又未到冬天的寒风瑟瑟,一切都刚刚好,选择这样的天气出行,再合适不过了。
农历九月初九,满怀希冀,唤醒内心诗与远方的灵魂,和闺蜜一路向南,出发了,一个小时,从家里到高铁站,我们手牵着手一路狂奔,在高铁出发前的5分钟,赶上了高铁。坐上座位,抚平方才一路狂奔后的心跳,随着车厢里温柔清脆的安全提示音,高铁缓缓前行,第一束温暖和煦的阳光从山的那端升起,穿过透明的玻璃窗,照射进来,所有疲惫和烦恼,此刻都烟消云散了,作为在城市里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早出晚归,几乎占满了生活的全部,已经很久没有欣赏从山间升起的第一束阳光了。
四十分钟左右,我们就到了衡山脚下,早就听说衡山是香火圣地,百闻不如一见,山下香火店遍地开花,我们在一个熟悉的人那里买了香火,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提着香蜡纸草,在一个店员阿姨的带领下,就奔南岳大庙去了。兴许是天气很好的缘故,来此拜佛烧香的游客比肩继踵一般,我们好不容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才跟上店员阿姨的脚步。来到南岳大庙,阿姨教给我们很多礼佛的仪式,比如,跨庙门要男左女右,不能踩门槛,提的香火进庙门要放到地上,这叫落地生财。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算是一个比较虔诚的佛教信徒,我以一种很有仪式感的方式生活着,不吃牛肉,青蛙,蛇,常常把护身符带在身边,现在才知道,我其实对佛教了解得少之又少,求佛,上香,拜佛,我也是一个门外汉。突然想起一句话,生命里的每个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他总会教给你一些东西,然后转身离开。所以,直到现在都很感谢那个教会我们拜佛的阿姨,让我们看起来不是门外汉了。
从南岳大庙拜完佛出来,出来走了百把米,找到游客中心,排了两小时队,一路听一个大叔向我们这些年轻人炫耀他们当年血气方刚的时候牛逼的爬山史,然后坐上观光车,一路盘旋而上。早就听过五岳属衡山风景最秀丽,随手剪辑皆是一幅美丽画卷。到半路,我们下了观光车,步行欣赏风景。
遇见两百年的老松,阳光透过稀稀疏疏的枝叶照进来,老松像筛子一样过滤了阳光,洒了一地的星星点点。两百年,也就是说清朝的时候,它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它像一个静默的旁观者,见证着这两百年来这片土地所有的变迁,它笔直遒劲的主干,直冲云霄,枝干蟠曲交错,生机勃勃,一点也不像饱经两百年风霜的老者。突然想到三毛的那首诗,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它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倾听者吧!
邂逅两百年的老松之后,我们乘着缆车上去,视角突然开阔起来,厢内拥挤的游客也都兴奋起来,像放飞的囚鸟一般聒噪。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出在车厢内看到的风光,仿佛无论用什么样的文字都不足以表达当时的心情,连绵不断、层峦叠嶂、此起彼伏。。。没办法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描述,所以,把这幅小画卷放在心底,供自己回味。
从缆车下车之后,到达南天门,我们步行而上,路遇从石头上长出来的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沿着石路向上,路上行人如织,男女老少,喜笑开颜,旁边山间树木丛生,苍翠欲滴,路边不知名的野花也竞相开放着,野草也疯狂向上生长,就连路边石壁缝里都能挤出花来。
随着不同的景色变换,衡山的路也随着变换,时而康庄大道,时而小山石径,别有一番风味,不知道是人刻意为之,还是自然生长,两树合抱,做拱门状,以主人的姿态做欢迎的姿势。合抱树与自己树荫相衬,又是一幅如美画卷。
沿路数百步,忽逢一片登高地,山下风光尽收眼底,连绵不断的山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朦朦胧胧的雾霭在山涧穿梭,给群山披上一层乳白色的纱衣。在此远眺,感觉如梦幻般神奇,羡慕大自然是如此的鬼斧神工,让我们都无法追忆曾经的沧桑巨变。
也许赏心悦目的美景真的能让人迸发灵感吧,所以才有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就连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都想起了曾经学过的许许多多的文章,路遇山泉,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遇上轿夫,想起小学学的挑山工。
有人在知乎上说,最想和闺蜜做的事,从认识到现在,我们一起互相陪伴了7年,见过了对方所有的样子,做过了上面几乎所有的事情,感谢老天赠与我的一段非常美好的友谊,我会好好珍惜,珍藏,希望我们的感情一往如初!
走弯弯曲曲路,看高高低低树,望连绵不断山,赏千百成峰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驱除所有不如意之事,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