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这句自我调侃听起来乐观豁达,可不难想象,说出这句话需要经历多少个至暗的阶段,要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次,才能坦然地面对。
他就是《自由的夜行》的作者——史铁生。
提到史铁生,首先会想到他的轮椅,自从21岁生病住院后,他就没能再站起来,后来又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每周3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经历了长达40年的轮椅生涯。
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
他没有想过死吗?当然想过,是什么让他重燃希望?
是地坛
我们都知道《我与地坛》被收录在高一语文的教科书中,在史铁生的文章里经常能读到他对地坛的怀念。
他认为: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他喜欢地坛的静谧,也成日成日地与它厮守,遇到一些人,也弄明白了: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以,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是母亲
书中最感人至深的便是有关他母亲的片段,从文字里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
一位母亲看到孩子痛,她更痛,但是她不能讲;她怕孩子心烦,所以她什么也不问,看到孩子去地坛,她悄悄地跟上,隔着距离,如果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她的一颗心便落下了,如果没有见到,她焦急地四处寻找。
但其实,母亲的每一份心情,孩子都看在眼里。
只是,母亲走得太早,最后的牵挂依然是她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史铁生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是写作
史铁生说:
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他认为写作不是为了炫耀、比赛、出名……他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魄的由衷的所在。
读他的文字,感觉更像是他与自己的一场场对话,在不断地自我矛盾和分析中,领悟生死、爱情、亲情、疾病、孤独、精神等等的意义。
更是他自己
有一段印象很深,他以足球赛为例,如果大家只是为了知道一个结果,那么一开始就以点球的方式决一胜负就可以,何必花那90分钟满场地跑呢?
胜负太短暂,过程却很长,上帝神通再大也无法阻止你获取过程的快乐。
每个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最终的结局也无法预知,既然无法选择,无法预知,那么我们何不用靠得住的过程来陶醉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