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为引领 打造司法行政为民新标杆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司法行政系统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推进作风建设,将“司法为民”的宗旨镌刻在法治实践的每个环节。这场始于八项规定的自我革命,在基层法治建设主战场催生出独特的实践范式,形成了具有司法行政特质的作风建设样本。

        一、制度革新:基层治理的祛冗增效

        司法行政系统将八项规定精神深度融入法治政府建设,构建起“职责清单+服务清单”的制度体系。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在行政执法监督领域,创新建立的“红黄蓝”预警机制,对执法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有效遏制了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等现象。社区矫正领域推行的“阳光监管”模式,将传统管理转化为技术赋能,既保障了监管效能,又彰显了人文关怀。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减证便民”行动,通过流程再造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领域协同机制。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覆盖村居。这些改革将“司法为民”的宗旨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升级。

        二、队伍重塑:锤炼职业品格,涵养法治温度

        司法行政系统持续开展作风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冷硬横推”“庸懒散拖”等突出问题。基层司法所建立的“限时办结制”,推动工作人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人民调解领域创新的“田间调解”“坝坝调解”等柔性方式,将法治理念与传统伦理有机融合,让群众在情理法交融中感受公平正义。干部队伍呈现鲜明的作风转型:从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下沉服务,从机械执行条文到创新服务方式,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预防风险。创设的“普法宣传小短剧”,将普法宣传融入(村)区治理,通过“以案释法”“法治小剧场”等形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观念。

       三、效能跃升:法治建设的作风标尺

       司法行政系统将作风建设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清晰可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了解群众急需解决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执法案卷评查合格率持续提升。法律援助窗口推行的“一次性告知”制度,让群众办事材料精简。数字赋能推动服务质效倍增。智慧法律服务平台集成法律咨询、文书生成、在线调解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突破时空限制满足群众需求。这些创新既体现技术革新,更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

        站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前沿,司法行政系统的作风建设已超越简单的纪律约束,演变为法治文明进阶的助推器。当法治宣传浸润城乡街巷、村居住所,当社区矫正彰显人文温度,当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一个法治社会应有的精神图景。这场始于作风建设的司法为民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温暖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