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小朋友一起赏读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选自《古诗词背诵80首》。希望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
今天赏读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词赏读5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作者:
杜甫(712~770),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赏析: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当诗人听闻到收复的消息,他长期压抑在胸中的郁结之情,一下子得到了释放,诗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感情奔涌而出。 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而诗人情感的高潮就是听闻捷报后,对“回归之旅”的强烈渴盼。
全诗首联、颌联、颈联、尾联,四联环环相生,诗意层层递进,情感层层升华。尤其是后六句对偶,语言明白通俗,写实性很强,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宣泄,没有一点矫揉的痕迹,读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但对仗极其工整细致,诗作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抓取很成功。这首诗作于唐王朝军队收复失地的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也可以说是一首史诗。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扩展学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标准的七律,古韵平仄对比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裳【下平七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狂【下平七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乡【下平七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阳【下平七阳】
注:古韵与今韵有诸多不同之处。如“看”“白”,古韵今韵则相反。
仿写:
高考赋(下平七阳)
作者:唐姥爷
绵绵细雨洒寒窗,奋笔学子战考场。
笑踏三天大考日,抬头处处是阳光。
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友友拔冗斧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