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海贤老师的直播间买下陈老师的新书《走出黑森林》,这是心理学家写的,我在每本书的扉页上都会标记我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想法,这本也不例外,我写下来六条想读这本书的理由,这就起在读一本书之前要有阅读动机,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是自我转变的旅程。
我目前尚属于自我转变期,由打工转变成自由职业,之所以在自己风生水起的做的这份工作中脱离开来,是因为我很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写作,旅游,所以我想我该是时候转变了,恰逢这本书读及时出现,真的就让我相信吸引力法则来,那就义无反顾的踏上这次旅程吧,有愿意和我一起,在转变的路上昂首挺胸的前进的吗?
书的封皮上还赫然的有这样一句话:你所经历,困境,让你成为你自己。我很喜欢这句话,在困境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为和本性,也是一个人快速成长起来的机会,在整个的突破困境的过程中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学识胆量情绪还有抉择,走过困境那个坦然的你才是真正的你,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我真的太喜欢这本书,喜欢到不忍往下读的感觉,生怕自己错过每个醍醐灌顶的话,也很想把每句话都焊死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序言中作者讲了什么是黑森林,黑森林就是你离开熟悉的部落,进入充满神秘与未知都黑森林,开启命中注定的旅程,去寻找他自己,实现自我自我转变。
从心里角度自我转变,归根到底都是同一条路。你想不想知道是怎样的一条路呢?在每个要转变的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声音“我没有活出自我”,这个声音,伴随着我的一生,这一生中我都在寻找着自我,你是不是和也一样呢?但是我没有想到我这样的想法会是海贤老师说的这是转变的召唤,也是自我的觉醒。所以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希望这次不严放过!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种需要的满足。一种需要是,我们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自我存在于世的证明,它要求我们能够独立于他人,自己掌控生活。另一种需要是,我们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认可、被支持。这要求我们顺应他人的要求。
有没有被这段话给同理。是不是我所说的一寸寸地向内挖掘,一点点地向外探索呢?这就是你我的一生的写照!
当这两种需要发生矛盾时,人们会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而扭曲自己。可时间久了,人们又会觉得那不是真正的自己,想要“活出自我”。
这时候,自我转变就开始了,我们要在黑森林里艰难地探索出路。对应到现实层面,这种自我转变往往反映在生活的种种变故上。
这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些困境背后有一个更深从此的挑战:有一个旧的自我不肯离去,同时有一个新的自我渴望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