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中的十四个态度

这两天反复听了樊登老师说这本书的音频,感觉特别好,故做了一些节选,分享给大家。

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漱溟先生提出的十四个态度,让我可以更容易理解儒家思想。

孔子的伟大,在于他为我们思考了几乎所有人生苦恼和问题,给了我们尽量恰当的答案。而孔子对生活的态度,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给人温暖的力量,指导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梁漱溟先生围绕《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将儒家思想解释为十三个方面: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利、非刑罚、礼乐、孝弟、不迁怒不贰过、天命,逐一讲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梁漱溟先生认为生活亦学问,我们不能离开生活而空谈学问,掌握了这十四个态度,基本上也就学到了《论语》的精髓。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谓“仁”

仁是孔子最重要的观念。梁漱溟先生认为,仁就是人原本的心,并以敏锐直觉流露于外。这种直觉,表示好恶,在当下给我们方向,所以,见到花就想接近,见到粪就避之不及。仁者的生活,就是人原来的生活,听凭当下的直觉,不是学习理智,努力习惯的矫揉造作的生活。

孔子讲仁,分为问仁、亲近仁人、仁极容易做、仁极难做、违仁、不仁六项。仁是真正生命的直觉,生命自己最合适的理,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表现为慈爱、柔嫩、真挚、敦厚、慎重等各种形式。

要使生命恰合乎自己生命之理,并不是难事,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反过来说,要恰恰好,又实在很难。离了一丝一毫都算离了轨则,就成了违仁。而我们人的心,有不走原来天然路的可能。当我们见到一个可怜的人,心在当下,直觉想帮助他,这是自然的。但是习惯和理智,让你有防备心,助人念头搁置下来,仁心就被牵制。更有甚者,心着在别物上,根本看不见当下,这就是不自然的了,即真正的不仁。

我们的生活之乱,就在于追着心念走。心原是自然的,现在变成勉强的,到后来勉强反成自然,想要恢复最初安和泰然的样子,反倒成了难能之事。


二谓“乐”

乐是孔子最昭著的态度。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和自在。人们到达乐,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向外面去找,不断满足欲求;一是取消欲求,从根本上取消问题。这两条路都是有所依待的,孔子走的是无所依待之路,他认为,所谓的问题,可以不成问题。真正的乐者,是生机的活泼,即生机畅达,生机畅达具有两条件,一是调和,一是新波澜。普通人从赌博、看戏中求新,追求快乐。而儒家的生活,不需要去找乐子。乐在心上,人不要去找,放下找的时候便是乐。只有这样,人才可以每时每刻感受到快乐。

孔子所言的四达德之一“仁者不忧”,仁者的生命是自己涌现出来的,不用外面去拨动。孔子夸赞颜回,说颜回最大的能力就是开心。哪怕是住在简陋的小屋子里,吃淡饭, 喝凉水,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这些话是赞颜回生活的快乐,可知乐在孔学中的重要性。

梁先生认为乐有三种,一是与苦对应的乐;二是依赖于环境的乐;三是无条件的乐。而孔子的乐就是无条件的乐,无论贫富贵贱,一样开心。


三谓“讷言敏行”

孔子在做事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讷言敏行,也就是少说多做。孔子认为多言,“恐人陷于不仁”,所谓不仁者,就是对于许多事不觉得不安,此种状况成为习惯就陷入了不仁。仁者是羞于说好听的话,谩骂的话,不但说出来他觉得不安,就连听此种话都觉不安。说出来,他并不觉得不安,实在是直觉麻痹,其心己死了。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恐怕有人把好听的话放在观念上,而实际上并不这样。孔子要人看自己,看当下。因为我们看高远时,看生活时,看好行为时,而自己的行为却未到。《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的比做的多,这是让君子很羞耻的一件事。所以孔子经常讲一句话叫“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一个人讲话表情特别得谄媚,特别丰富,辞令特别华丽的,这种人能够达到仁的境界的不多。

而“力行近乎仁”一个人只要埋头苦干就接近仁的状态了。这个世界从不会辜负一个默默努力的人,所以好好做一个纳言敏行的人吧!


四谓“看自己”

什么叫做“看自己”呢?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为了我自己的兴趣或满足一个好奇心所学,为人则是存了利益目的所学。可见这里的为己是不自私,而为人则是自私。为己就是我已忘形,不求利益;而为人则所行的是手段,而目的并不单纯。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君子有任何问题都在自身找原因,小人有什么问题都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看自己。

子贡总给孔子提供批评案例:子贡喜欢评论别人,叫“子贡方人”。这事被孔子知道了以后,孔子评论了一句话,叫“夫我则不暇”,就是:至于我呀,就没这功夫去评论别人了。

我们平常在生活中,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去评论别人,或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这只会增加我们的烦恼,浪费我们的时间。所以,我们大家还是努力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五谓“看当下”

什么是看当下呢?所谓当下即心,看当下就是心,在心那一个地方,盯住你的心。心是生活中的决定部分,可以说心与生活是不能分开的,而普通人的心却总容易滑脱。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那一种严肃谨慎的样子,都是描写当时之心。就是当你出门的时候,你仿佛是要去见那些很重要的人一样,时时刻刻保持你的心在这儿,不会心不在焉,一直注意对方的一言一行,所以心在当下即是仁。

看当下的态度,在一个方面即是心在生活中,同时在他方面,就是心不倾欹于外。也就是心在此,生活也在此。心情不在生活中,那便丧失了乐。由此看来,孔子的生活实在是极简单的生活。心不倾欹于外,也就是其心无他。老实人与小孩的心真是无他,所以孔子的生活,看似高不可攀,其实只是小孩子和老实人的生活。如果你真能做到老实人和小孩的状态,你就生活在了孔子这个干干净净看自己,看当下的状态。


六谓“反宗教”

孔子是反宗教的,估计他老人家对他的儒教教宗的称号也是不喜欢的。关于宗教孔子有两句话:“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你就别瞎琢磨鬼神、生死的事情了,宗教与看当下的态度是相反的。梁漱溟先生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来自于人的情志不安,很多人心中觉得痛苦,就会去找宗教来求得安慰。这实际上是将自己的私心无限放大,这不是孔子所提倡的态度。

颜回在孔子七十一岁的时候死了,孔子哭得难过。旁边的人劝他,说夫子你哭得有点过分了。孔子说为什么不能为这样的人哭呢?孔子真的是非常难过,后来颜回的父亲对孔子说,我们家穷,没有棺椁,您能不能把您的马车给卖了,给颜回做一副好棺椁。孔子这时候一边哭一边说,我要跟这些大夫们来交往,出门不能没车。出门没车,这是一个不合乎礼制的事。

所以你看孔子的分寸是非常明确的,虽然痛苦,但不做过分的事。他的这个痛苦是可以停止的,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沉溺下去拔不出来的。


七谓“毋意必固我”

孔子毋意必固我的态度,其实也可以叫做“四毋”,孔子的学生说孔子有四件事是从来不做的,这四件事分别是毋意、毋必、毋固和毋我。

毋意,就是别瞎猜。

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我们喜欢去推理、臆测,比如:他今天看我的眼神不对,是讨厌我吗?桌上的零钱不见了,是不是女儿拿去买漫画了?大家想想,你是不是也曾被别人推理过呢?出现这种情况你会觉得委屈、难过吗?

孔子被困于陈蔡时,他的学生轮流做饭。轮到颜回做饭时,有学生告诉孔子说颜回偷吃,孔子不相信,于是就问子路,子路说颜回确实偷吃了,孔子就有点儿相信了。后来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询问颜回,颜回说是这么回事,我煮饭时不小心把米粒掉在地上,脏了,我就把这些米捡起来吃了,所以今天的饭我就不吃了。

因为大家的臆测,品行优秀的颜回竟被误认为是偷吃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臆测,在对我们自身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困扰了他人。所以在事情没有定论之前,不要调动自己的情绪,调动情绪就意味着你离开了“看当下”的状态。

毋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按固定的模式来做。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他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非常低的修为,能做到这一点,也只能说这个人还算是不错的小人。因为事情总是变化的,如果坚持用一个固定的套路去面对任何问题,效果可想而知。

毋必就是要通权达变,根据事情此时此刻的状态,来调整我们在当下的状态和做法。

毋固,就是不要固执己见。

如果一个人固执己见,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知道,不去学习,那么他就很难进步。孔子就是一个经常调整学习,不断进步的人。

孔子有位学生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很丑,孔子就看不上他。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你看,高明如孔子,一样也有看错人的时候,但关键是孔子并不固执己见,他会反省,甚至当面认错。

一个人如果固执己见,他会失去了幸福的能力。因为他不想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想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他缺乏好奇心。所以他的苦难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因为他只能用固有的资源去应对不断增加的苦难。所以,经常调整学习,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保持“毋固”的状态,跟我们每个人的幸福都有莫大的关系。

毋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做任何事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根本感受不到别人看这个问题的感觉。我们与他人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当一个人处于意必固我的状态时,就会觉得只有自己体会到的才是真切的,别人体会到的他感受不到;只有我相信的事物是真的,而你相信的事物我并不信。这种显而易见的分别心就会给人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只有当你能够做到毋意必固我的时候,你才能减少心中的痛苦。总的来说,毋意必固我其实就是一种在自然心理下的和乐生活状态。


八谓“非功利”

非功利的态度在《论语》上有两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做事是非功利的,他做事不问对社会有没有帮助,对他人有没有帮助。而小人往往是功利的,做任何事情想到的都是利益。

譬如盖房子是为了住,“住”的功能就是利益。但是在住进去之前还有一个建造的过程,对于功利的人来说,这个建造的过程就是无用的,完全成了住房那一段生活的附属,那么建房这整件事情就没什么乐趣了。如果你追求功利,而把一件事情割裂开来,你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可见,非功利的生活是凭借趣味,依靠直接和内心的良知。功利的态度则是靠理智计较,重品质,重数量,这些都可以计算出来。比如墨子所提的非乐、节葬、短丧的态度,就是功利,表面看来这是节约,但过度提倡,只重形式,就是丧失了人性的生趣。

事事追求功利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去了当下生活的乐趣,丧失了人的好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没有生趣,就可能会做出一些始料未及的大事,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让人丧失生趣的恰恰是“算账”,也就是事事追求功利的态度。而一个人好的行为,如尊敬长辈、疼爱幼小、拾金不昧等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和乐心理。而失掉和乐,也就是功利盛行的时候。


九谓“非刑罚”

《论语》中讲非刑罚的地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话是“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拿法律刑罚去治理社会,百姓只求不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礼制引导百姓,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还有归服之心。

拿法律刑罚去统御社会,实际上是把人生建立在计较厉害的心理上,建立在不正当的功利态度上,结果却使人心理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法律所凭借的不过是大家的计较心,这样的方法会一直适用吗?因为在法律统御下的社会生活,人的心理根本破坏了那个在协作共赢生活所需要的心理。只有提高了人格,靠人类社会的本能,靠着情感、靠着没有分别心、不计较算账的心理才能过上如彼的生活。从情感的活动,融合了人我,走尚情谊,尚礼让,不计较的路——这便是中国人之风。

刑赏会摧残人格,诱导恶劣心理,在以前的环境或许不得不用,但在以后则不得不废。

法治是一个社会必经的过程,却不是终极目标。等大家都有了法治的观念后,就可以靠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十谓“礼乐”

礼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人对礼都有疑问,比如:

1. 礼的仪节仿佛是着重外面的形式;

2. 礼是作为客观道理去秉持循由;

3. 礼似乎是人为而非天理;

4. 礼与冲动问题如何调解;

5. 礼是率真吗?

那么礼究竟是什么呢?回答大家的疑问就是:礼是自然的,是天理,不是人为,不过有人为的嫌疑。其实,礼即是人情的自然要求,并不是人情外的假形式,比如我们分宾主、分长幼都是情的自然要求。人有情便好,而不在于许多繁文缛节,只要是你发自真性情的礼,率真、质朴都是一个真的礼。如果这个真性情被扭曲了,那么这个礼就是假的。

叶公向孔子说我们这儿的人都很正直,如果一个爸爸偷了别人的羊,他的儿子就会出来作证。孔子笑了,说我们那儿不一样,如果爸爸偷了羊,儿子就会替爸爸隐瞒。这叫“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这一点非常符合人伦情理,并在我国的新刑法中也得到了体现,法律不再要求直系亲属出来指证亲属的犯罪行为。

孔子认为那些不合乎人情、巧言令色都不是礼。孔子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满面的谄媚,那个恭敬的程度让人觉得令人发指,让人没法接受。左丘明认为这样不好,孔子也觉得这样不像话。所以孔子讲的礼都是合适的礼,他不希望我们大家做一些奇怪的礼,礼是合乎人性的,合乎人发自本心的活泼的当下的东西。所以这是礼乐的教化,礼乐的教化是一个很高级的教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教化实际上是通过礼乐来完成的。


十一谓“孝悌”

孝悌同礼乐一样,都是由内部灵活、自然的心理逐渐外化,最后成为非常有势力的社会教条。我们所谓孝悌,仿佛也成了礼教固定的教条。其实,孝悌本身并没有错,它是生命里自然的心情。等它成为礼教,大家就忘其本源了。忘了孝悌本身,是对你身边的人好,是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你的内心是柔软的活泼的,而仅仅把孝悌当成冰冷的教条。

所谓孝悌这个心,就是人伦之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那个Tenderness柔嫩和乐的心。

有人问孝于孔子,孔夫子讲“色难”,“色难”就是孝。什么叫色难?就是你跟你的父母说话的时候,你的表情是不是和颜悦色。至于犬和马 ,咱们都能养活它。你对父母没有尊敬的心理,那同对待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儒家特别注重孝悌,因为我们有好的心理,自然能发现好的生活,许多好的生活与我们最亲近的人,也就是我们父母兄弟有关。如果对最亲近的人、最当下的事情都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就难说了。所以人的生活,还是应该以孝悌为开端。


十二、十三谓“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夸弟子颜回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简单地说就是颜回能做到不迁怒别人,知错能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什么是不迁怒呢?梁漱溟先生说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好人能更长时间发出内心的喜悦,而坏人在这方面就要少很多。但是一个好人有时也没有表现出好的状态,也有可能会出错,连孔子也怒过,骂过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所以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迁怒就是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别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其坏情绪来自哪儿——迁怒!

虽然我们知道这样不对,但很少有人能避免这件事,可以说不迁怒是最“好学”的表现了。不贰过则正与“好学”两字相称,它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过,一是改过。

其实,“不迁怒”和“不贰过”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你做错一件事,首先你要知道“过”,知道“过”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过”是什么呢? 过就是松懈了。一个人一旦一松懈 ,就会犯错。“不贰过”就意味着不懈,又重新觉醒,所以不懈就是继续觉醒的状态。因此“不迁怒,不贰过”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修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十四谓“天命”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之言、畏大人。那么其中的天命指的又是什么呢?

天命是宇宙大的流行趋势,是已定的,但只有一点是未定的,就是你当下的想法。要想有所成就,不能无凭借,不能不要缘法,所以外面的的条件也很重要。外面的局面似乎有两面,一为顺的好机缘,一为逆的不好机缘。故当下之念虽未定,但其结果总是被决定。如求学不求学,这不是天命,但成功不成功,则是一个被决定的,因为需要外面的条件。所以为不为在自己,而成不成则在天。但是如果你平时无所作为,还说听天由命,实际上是懒惰苟且,根本不能叫做听天由命。

总之,须了解天命,是非必然非偶然的意思;须了解普通所谓听天由命不是知天命,虽成功不成功在天,而为不为则在我,我们要发动才会有被决定。若根本不为,何来的被决定?真正的听天由命,就是尽自己力量去拼搏的人。做真正听天命的人,就是最尽自己心力的人。

(以上皆节选自樊登读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