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企业管理中,执行力是管理中最大的话题,有效的执行管理要求是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的“枢纽”,许多作者在讲述如何提升执行力上,更多的话题是“营造环境、企业文化、员工意识、人员素质等,我个人认为此类论文对于如何提升执行毫无关系,对于读者毫无帮助,我甚至认为此类作者根本未曾从事过任何管理工作,或者管理过程中毫无建树可言,完全是纸上谈兵;如何提升员工执行,简而言之就八个字,“标准、方法、数据、责利”本文也以此作为核心干货分享。
1、让“简化”的作业要求“深入”到员工认知。此标题有两个重要关键点 :
A、“简化的作业要求”,从多年的制造管理经验中发现,许多制造企业员工的作业标准文件《作业指导书》文字多余图标,图表高于理解,实操偏离文件,最后文件形同虚设,频繁跳动的品质异常牵动管理的方向;《作业指导文件》的制定至少经历三个过程,初版、优化版、最终版,“初版”是新产品、新项目首次导入根据产品样机及行业工艺路线推理设定,初版文件只具备产品制作工艺流程大方向,不具备作业人员的细节实质性指导,因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与设想的细节岗位作业有一定差异,所以此版本作业文件在第一次生产完成后需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而升级文件;“优化版”与“最终版”作业指导文件的牵引在于过程数据收集及后工序问题的反馈,从而调整升级为最终版的文件。
B、深入员工“认知”,员工对作业文件的认知在于培训的方法,首先,在培训时的内容要与作业指导文件稳合,其次,培训后的效果要有严格简明的考核,最后,实际作业的方法与培训的内容要有监督确认。
2、建立过程数据监督制度,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项目;
A、“管理职责监督 ”,管理职责监督是指上级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及上级管理人员对下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监督的缺点是每一级管理人员都有自己其他事务要处理,一线班组长要协助作业人员换线及处理其他突发事件,中级及以上管理人员除开会外,还有其他指标分解报告制作等,所以管理职责监督要把所有大小事务都监督到位,明显是不现实。所以管理人员监督下级更侧重于关键指标及数据重点监督,比如关键品质岗位作业检出监督、效率产前准备节拍监督、工单结单清尾监督、物损专项改善物料监督,然而缺少员工作业细节的监督;
B、“设立专职稽查员监督 ”,设立专职稽查员在之前《品质策划》章节中有讲到,专职稽查的优点在于稽查的内容较为全面,且能稽查管理人员是否遵守执行要求,稽查内容小到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是否符合要求,大到管理层会议制定会议决议是否执行;稽查员根据《作业指导书》《会议决议》《岗位关键品质关键点》等作为稽查员指导标准,该人员只做稽查监督工作,比“职责监督管理”更深入、更全面。稽查员稽查的工具包括表单文件、 MES系统、视频稽查等。
3、“责、利”以结果为导向,方可推动制度的有效运作;
“管理”二字的核心在于“管事情、理人心”,当发现作业人员知要求而未执行的情况,我们管理的人要管事情,要以事情为导向,找责任员工面谈沟通,要责任员工明白不按要求作业就会被发现,被发现就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同时还需要把异常事件同步分享同岗位其他人员,把每次异常都形成一场“管理运动”;同时,针对执行力强的作业人员及业绩优良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绩效奖励,从而鼓励优秀者,引导落后者。
4、智能操作,让设备参与监督,降低纯人员监督的难度;
人员操作往往比设备操作出错的几率大许多倍,所以作为现代化制造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设备作业的必须设备作业,同时能够让设备监督人员作业的必须实现设备监督,监督人员只需单项确认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是否开启该功能,从而减少稽查作业人员的频率。
执行不是讲究人员的和谐,也不是要求作业人员要有责任意识,或者作业人员本身都有诚实的工作态度,因为一线作业人员是以打工者的身份,非主人态度,人在工作中本身都存在舒适区,所以一个团队的执行力是否可控,更多的是管理人员对于整个制度运作的策划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