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0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读完。
本书作者是两位,岸见一郎是一位哲学家,从1989年起就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古贺史健是一位自由作家,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见长,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两人的不断碰撞之下有了这本佳作的诞生。
本书的结构设置十分精妙,一位被诸多烦恼所缠绕的的青年,听说有一位哲人,宣称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于是向哲人讨教。全书就是以迷茫烦恼的青年与阿德勒思想化身的哲人之间的对话不断展开,阐述阿德勒思想的精髓。
阿德勒本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心理学“三巨头”之一,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疗法喜欢将人现在的心理问题归结于过去的“决定论”不同,阿德勒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在人生中我们常常陷于对过去的悔恨,人际关系带来的竞争嫉妒,对未来目标的迷茫等种种束缚,而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本书读来非常愉悦,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点:
1. 决定人生的是当下的自己: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请你注意这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2.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而是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3. 课题分离,主动选择,不强求别人如何回应: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4.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指标: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5. 阿德勒心理学的目标:行为方面的目标:
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
①“我有能力”的意识。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6. 认真过好当下的刹那,以他者贡献为指南星: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本书整体打10分,推荐给所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