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对于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电影而言,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火的是《IT》,一上映便屡破记录,一个低成本R级恐怖片的票房像它海报上的气球一样“float”了起来;冰的则是《黑暗塔》,老金最宏大花费最多心血的长篇巨著,票房惨淡,令投资方赔的倾家荡产。
两部电影我都没看过,《黑暗塔》错过了,《IT》不知道能不能国内上映。但是两部小说我都看过了,《黑暗塔》几年前看过,说实在的,8部小说浓缩在短短的95分钟内,就象是让姚明穿XS码一样,不扑街我都很怀疑。《IT》则是最近几天看的,看完感觉,不算老金最好的作品,不过恐怖冲击还是满满的。
德里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小城市,小城虽小,但充满着发展的希望。然而,这样蒸蒸日上的小城却有着一个潜在的规律,那便是每隔二十几年,城中便会出现一波死亡事件,有时候是钢铁厂的开幕典礼,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数百小朋友被炸的四分五裂;有时候是酒吧的大火,无法逃出升天的人们葬身火海;有时候是家庭惨剧,丧心病狂的男主人杀了全家之后再自杀……有时候是小孩,有时候是成年人,但是,小孩丧生的情况更多更普遍。这些杀人事件,大多被人看做是意外,然而那并不是意外,而是“它(IT)”的野蛮屠杀。
又过了二十几年,新一波的屠杀出现了,德里婴童的死亡和失踪率陡然上升了起来。书中的7个主角当时正值小学,正处在孩童的天真与少年的情窦初开交界的时期,均遇到了“它”。“它”最为人熟识的是胸前有巨大橙色纽扣的拿着一把气球的小丑,向路过的小孩兜售它的气球。然而它又可以化身为各种不同的形象。对于不同的人,他所看到的那个“它”,永远是他心中最恐怖的梦魇。
“它”曾经杀死了威廉的弟弟,又藏在弟弟的照片里试图攻击威廉和理查德;“它”曾经藏在废弃的钢铁厂中,化身成大鸟袭击迈克;埃蒂也曾经被变成麻风病流浪汉的它追逐过;贝弗莉曾听到“它”从厕所排水管传来的恐怖的呼喊声;本在曾在暴风雪天,疯狂奔跑逃开变为木乃伊人的它的捕猎;斯坦利曾在中央公园,躲开了“它”驱使而出的溺水而亡的小孩的攻击……
七个孩子,各自遭遇过“它”,被“它”追逐过,又因为各自的勇气暂时逃离了险境。他们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聚在了一起,组成了“窝囊废俱乐部”,他们决定用孩童的力量面对“它”,战胜“它”,为威廉的弟弟以及每一个死去的小孩报仇。
曾经的他们似乎成功了,但差了一点,“它”受到了创伤躲了起来,这次的屠杀提前结束了。然而这并不是结局,二十多年之后,“它”再度出现在德里镇,恐惧和死亡的阴影再度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而已经不再是充满幻想和活力,相信伙伴的力量的他们,能否重聚,彻底战胜“它”呢?
其实从题材来说,《IT》并不是设定很新颖的恐怖小说,毕竟是1989年的作品了。但是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切“童年阴影”的主题令《IT》今日读起来,仍然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小说中,处理少年们青春微始情窦初开的描写也同样细微而美妙,不过也许是国情不同吧,最后爱情的处理我还是觉得蛮出位的……
不过可能是篇幅的原因,注水金在这部小说中同样注水的很严重,比《黑暗塔》略好,但没有他在《撒冷镇》中的描写那样恰到好处,所以美国的稿费也是千字X元吗……另外关于“它”的来源,我也理解挖了那么大坑不是很好圆(其实也不是很大),但是扯上天外来客,怎么看都感觉像是在看烂尾的《盗墓笔记》,接受不能啊老铁……
最后还是赞一句老金描写少年情愫与友谊的片段,那些仿佛流泻着金色阳光的时光,那似乎充满着魔力的小团体,那懵懂而青涩的友谊和爱情,以及最后当记忆逝去时的怅然和无可奈何,老金将这些片段刻画的生动而细腻,仿佛在那个罪恶横生的小镇,真的有那样一群少年,握着手,信守着实验,坚定的执行着他们的计划。那样的深刻而生动,每一个从那个时期走过的人,总会有一些共鸣。总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小说,配合夜黑风高夜独身一人时观赏效果更佳~~~~
om/rd?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