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6期微课1】(非主题文)
8月2日,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只是个极普通的日子。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个日子可能一闪即逝,没有亮丽的色彩,没有惊心的波澜。
但对17岁的辽宁男孩韩兴博来说,却是一个生命的句号,一道生命的亮痕,一个永远定格的时间。
这一天,在秦皇岛,他奋力救起了三个女孩儿。可是,他自己却没能上岸。
(韩兴博生前照片)
01
三个女孩儿得救了,可韩兴博却失去了生命。对三个女孩儿,无疑是幸运的,可对韩兴博极其亲属而言,却是痛苦和悲哀的结局。
从韩兴博失踪起,直到8月3日早上6点25分,经历了近26小时搜索,他的遗体才被打捞上来。
逝者已矣,活人何为?网友们对韩兴博的壮举纷纷点赞缅怀时,三名获救女孩儿却态度冷漠。称不认识韩兴博;在评论区痛骂网友:“求他救了???”;甚至口出狂言:“不好意思,没求他,他没了也是活该。”
这是怎么一种态度?怎样一种认知和三观呢?
受人帮助,都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信条,何况这不是普通的帮助,是韩兴博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换来的救命之举啊!
谁能想到,如此冷血的话,竟出自重获新生的女孩儿之口,这不禁让逝者的亲属寒心,更令万千网友寒心。
行笔至此,我不禁想到,假如韩兴博早知道,自己救上来的人,不过是冷血之人,他还会无悔地献身吗?
02
遭遇冷血者,江歌案件即是一个典型。
(江歌生前照片)
不用说,这个冷血者,就是刘鑫。
虽事发多年,但许多人都记忆深刻。
因为男友陈世峰纠缠不休,刘鑫多次转移住所,最后找了为人豪爽的江歌。
住进江歌的寝室,不买菜,不做饭,不打扫卫生。只心安理得地享受江歌的“服务”。
陈世峰继续纠缠刘鑫,威胁其复合,争吵中,刘鑫为躲避陈世峰的责难,将不能和好的原因归咎于江歌在从中作梗。
2016年11月3日深夜,江歌和刘鑫回到江歌的住处。陈世峰追来,刘鑫抢先进门,并在江歌来不及进门前迅速将门反锁。猝不及防的江歌走投无路,只能独自面对死亡的刀具。
令人愤懑的是,江歌被刺之后,刘鑫所做的,并不是第一时间呼叫救护。
江歌死了,警察来了,刘鑫想到的是推卸责任。
江歌妈妈在日本举目无亲,求助于国内网友。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刘鑫及其亲属对江歌妈妈不但没有劫后余生的感恩,反而谩骂污蔑,称江歌妈妈是“骗子”。
可悲的是,居然还有不少刘鑫的“粉丝”,为她点赞,为她打赏。
江歌死了,堪称“义女”;可是细想一下,为冷血的、吃人血馒头的刘鑫而死,值得吗?如果江歌早知道帮助的是这么个货色,她不会后悔吗?
03
狄更斯说:“凡人皆有感恩报德之心。”
人类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并不断向前,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互助。
现实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绝对孤立于社会。这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还体现在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遇到麻烦,别人帮助了我们,不说“报恩”,至少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遇到了危险,别人帮助我们脱离了险境,不说“报答”,至少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
人与人之间,没有天生的义务。没有谁欠谁的,没有谁天生就该帮助谁。
那些雷锋式助人的义举,那些江歌式、韩兴博式的义举,不是天生存在的。这是良好家风熏陶的结果,这是社会呼唤的正气。
江歌案爆出后,成千上万的网友支持江歌妈妈;韩兴博救人牺牲后,成千上万的网友点赞缅怀。这些,无疑都是“社会正气”的大气层。
不得不承认,这种“正气”正在被“浊气”污染和冲淡。
那冷血的刘鑫不是有人打赏吗?那三个获救的冷血女孩儿不是还有人“帮腔”吗?
曾几何时,物欲横流的影响,带偏了不少人的视野和价值观。
利己主义盛行,“我”是圆心,利益是半径。不仅对外,即使在家庭中,也是如此。
这种行为有一个特征:掏空内心善的因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断种植恶的因子,直至变成变成锱铢必较,极端自私的小人。
雨果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类人的本质:“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04
一个人邪火上身,必得求医。一个环境“邪火”上身,怎么办?
如果放任蔓延,必然导致“健康”的大滑坡,必然危及“身体”的安危。
所幸,江歌的血没有白流,江歌妈妈呼唤了5年的正义已见曙光,凶手伏法,白眼狼刘鑫也被起诉,她将难逃高额赔偿的责任;谩骂韩兴博“没了活该”的女孩也受到了“千夫之指”。正面舆论的压力下,三个女孩儿不再是“不认识死者”了,而是公开道歉,承认其骂人的错误。
据网络消息,韩兴博姐姐说,三个女孩儿出现在悼念现场,并对逝者韩兴博表示哀悼。客观地说,她们的道歉,他们对逝者的悼念,并非完全出自本心。这是舆论的压力,让她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我觉得,这是好事。试想,面对社会的邪气,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参与,没有形成正面舆论的“大气层”,大家都抱“两耳不闻窗外事”、“各人打扫门前雪”的态度,那江歌案的诉讼、三位女孩儿的态度,可能就不会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05
有一个故事,人们耳熟能详。
冬天,农夫看见地上有一条冻僵的蛇。他怜悯这条蛇,将它揣着怀里。蛇醒过来,咬了农夫一口。农夫中了毒,临死的时候说:“蛇是害人的东西,我不该怜惜它。我怜惜了它,应该受到恶报。”
面对现实生活需要帮助的人,善举自然可嘉。然而善亦有界,如果不加选择,糊涂帮忙,可能好心没好报,甚至会贻害无穷。
这不是倡导人们自私,不再帮助人。而是择人而帮,择善而帮,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是白眼狼留给我们的教训。
另一方面,新时期人文思想,应该更加注重“扬善”和“感恩”的内涵。
须知,感恩是人际交往的精神灯塔。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没有感恩就不是真正的美德。”
是的,正是感恩的思想,塑造着人性的美德。而白眼狼的行为,塑造的却是丑陋,是人性的黑洞。
齐帆齐微课第6期28天第(1)篇累计(2254)字 共计(22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