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纪念今日阅读的心情
最近,被一些事情困扰,总是无法走出自己的情绪。白天,我努力忘记这种情绪,全情投入到工作中,但偶尔停歇下来时,这种情绪依旧会蔓延,牵扯着我。夜晚,我靠阅读打发时间,直至很累很累的时候,丢下书就倒头睡去。
其实明白如果不处理好这种情绪,将会对自己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但,人有时候,一旦困在自己的小情绪里不愿走出来时,任凭你如何告诫自己,却依然不会走出,除非你能想得通,想得明白,否则,你一定会认为,躲在当下的自己的情绪里是件非常正确的事情,因为,我们除了自己不想将不幸转移给爱的人外,更多的还是潜意识里那个对自我的不满。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采访演员李现的视频。在这里,请允许我先表达一下对李现以及演员这个职位的认同。我与李现家乡所在的城市仅1小时的路程。因为同是一个地方的人,加之他与杨此紫出演的那部火遍了今年夏天的《亲爱的、热爱的》电视剧,我其实对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好感的。我的他的好感,其实更多地是来自对演员的修养的理解。也许是我学心理学出身,每每看到一个演员成名,我都能体会到他们光鲜亮丽背后的付出吧。所以,我或多或少很是同情演员这个职业的人。但我不是某一个人的粉丝,或某几个人的粉丝,但凡喜爱一个演员,我更愿意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那是一种力量、一种自律,一种只属于他们特有的故事。
我会欣赏他们的坚持,他们的隐忍以及他们因为演员这个职业的付出。
因此,在偶然刷采访他的这个视频时,便特别留意了一下,在这段视频里,他提到一本书,书名叫《深夜加油站遇到苏格拉底》。他说,因为这本书改变了他的心智。
出于好奇,也出于我暂时无法走出的情绪的困境,我当下决定停下来,阅读这本书,然后便有了这篇文章。然后我想,或许等有一天,当我回头再来了解自己时,我又会看到怎样的改变呢?谁知道呢?反正,当我整理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完这本书时,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我一直都沉浸在书中......
说实话,看完书,心情还是有些沉重的,或许我这一路走来太顺风顺水,不能很好体会书中人物的起起落落,又或许,太过刻意注重自已,反正,不管如何,看完书我还是很受启以,我想,一定会再读一次吧。
因此,我想记录下第一次阅读时的感受,待回头再温习时,看看自己是否会有改变,以此纪念!
写给自己,纪念今日的阅读体会
推荐序写得很有意思,文末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在书中看到这位身为奥运选手的叙述者,从永远计划着下一步要 完成什么目标的人生观中放缓脚步,懂得在慢活的状态中觉察到什么是此时此地(here & now),渐渐学会了活在当下当刻。但活在当下当刻,并非止水的状态,而是风动的现象。 我最喜欢书中苏格拉底的身教常常以风为暗喻,宇宙风生水起,风向永远在变,能闻风起舞的人才懂得跳出曼妙之舞。《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曾给予过二十多岁的我生命的启示。 如今重读,才发现这本书不只适合青年人读,更适合中年人读。青年人随风出征,中年人随风而立,老年人随风而逝。在不同的生命情境之中,阅读此书自有不同的心境与领悟。 答案在风中。
刚开始看序时,并没有懂书序的作者为何要这样推荐,甚至在看到一半时,我也没有能理解,到底要怎样才能算是看懂。随着越看越深入,才明白其中的原由。自己的情绪就像中书的人物一样,一开始始终陷在自己的局中,找不到方向,直到苏格拉底对着丹说:当你抗拒眼前发生的事情时,你的心智便开始赛跑;那些袭击你的思绪,其实是你自己所创造的。”这句话就像是对着我说一样,如我现在的情绪,如果我想得通,我就不会抗拒眼前发生的事情,我就能理智对待眼前的事情,从而顺利地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必让焦虑和不安充斥着我的,冲撞着我。
看着看着,我忽然就明白了,正如书中苏格拉底说:你如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受苦; 得到不想要的东西,也会受苦;就连得到你正好想要的东西,仍然会受苦,因为你无法永远 拥有它。你的心智就是你的困境。 它想免于改变免于痛苦,免于生与死的必然性。然而,改变是一项法则,再怎么假装, 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天天喊着要减肥,而真正减下来的人却并不多。回想这些年我的工作,以及这段时间我的工作状态,我焦虑它进入到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却总是责怪与抱怨,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建立新的习惯之上,不去想着行动并改变。
丹说:如果我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又怎么能控制习惯?
苏格拉底说:情绪就跟气象变化一样,是自然现象,有时是恐惧,有时是忧伤或愤怒。情绪 并不是问题所在,关键在于如何将情绪的能量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我想我明白了这段话所说的意思了。也读了那句:答案在风中。
结尾:
写得有点匆忙,只是想在此记录这段阅读的感受,不全面,因为还没完全真正领悟,虽已到中年,该随风而立了,但改变不是一朝一惜,我只唯愿将来,能看到一步一步前行的路上,那个真正美好的自己,那个已成为了自己心中最好的那个自己,不管别人如何评价,平静对待,不受半点波澜涟漪,直至优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