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第一章:隋炀帝之大运河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大运河。
易中天:大运河是隋炀帝的传世之作。我国境内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因此,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物质的交换和文化的交流,就只能靠车马走旱路。拉的少,走得慢。成本低效益高的水路航运,才是古代社会交通运输的最佳选择。
艺凡:确实是。
易中天:从大业元年开始开凿通济渠,到大业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条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五大水系。因此,读懂了洛阳与运河,就读懂了隋炀帝。
艺凡:这跟谁当太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易中天:关系就在杨广的夺嫡成功是真正的“政变”——政治路线的改变。政变的背后,不仅是利益集团的权力之争,也是政治派系的路线斗争。其中,杨勇代表西北帮,杨广代表南方系。他建都洛阳,开凿运河,三巡江都,皆因为此。
艺凡:派系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易中天:隋文帝时代,占优势的则是西北帮,正式名称叫关陇集团——盘踞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政治军事势力。实际上,这也是西魏、北周、隋和唐的统治集团。西魏执政者和北周开创者宇文泰,隋王朝开创者杨坚,唐王朝开创者李渊,都属于这个团伙。这个集团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武川军阀,关陇勋贵,混血家族。
艺凡:难怪杨坚改朝换代来得容易。
易中天:因为这不过是同一统治集团内部换届,并不危害到集团的根本利益。这样一个集团的政治路线,势必以关中为本位,为基地,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行关中本位政策。皇太子杨勇代表的,就是这个利益集团和这条政治路线。
艺凡:那杨广呢?
易中天:杨广不一样。作为杨坚的次子,萧妃的丈夫,二十二岁时就担任扬州总管的青年皇子,杨广至少在情感上更偏向于南方。对南方士族表现出最大的尊重。就连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杨广都跟杨勇唱反调:杨勇支持三阶教,杨广则力挺天台宗,并受戒成为天台宗的俗家弟子。杨广俨然成为江南地域集团的代言人。
艺凡:杨广也不能是光杆司令吧?
易中天:杨广与杨素结为政治联盟,牵线搭桥的则是宇文述。这是可以称为“南方系”或“老二帮”的联合阵线:杨广在皇子中排行老二,上面有哥哥杨勇;杨素在辅臣中排名第二,前面有宰相高颎。
艺凡:他们能不能成,关键看隋文帝的态度。
易中天:态度在废立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开皇十九年八月初十,也就是杨勇被废的一年前,建国以来一直担任宰相的高颎被罢,还差点被杀。
艺凡:没错,他已经由栋梁变成了绊脚石。
易中天:与高颎一样惨遭不幸的还有三阶教,这个中国佛教的宗派在杨广被立为太子后,也被隋文帝下令禁止传播。
艺凡:这场斗争的总导演是隋文帝自己。
易中天:杨广及其同党或帮凶只是顺应了潮流。炀帝跟后来的雍正一样都是合法继位,他在文帝死前是否推了一把已不重要。
艺凡:隋文帝为什么要更换太子?
易中天:为了改变政治路线。事实上,隋文帝在建国之初,即明确表示要与北周告别。
艺凡:大运河,功德无量,劳民伤财。
易中天:是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古人有“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却可以批评他不该忘记“民贵君轻”的圣人教导。隋炀帝确实太不把人当人了。在他眼里,民众不过是可以任意驱赶和屠戮的牛马和犬羊。结果正如孟子所说,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司马德戡的话并非戏言。
艺凡:隋炀帝,其实是被自己拥有的绝对权力所杀。
易中天:幸运的是,有人从隋炀帝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而且正如此人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倒与民争利,与民为敌,它的灭亡就指日可待,只剩下一个时间表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人就是唐太宗。
到此,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第一章学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