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典故:“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做人如季布者现在实在是太少了,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了。不管你自己怎么吹捧“我是一个守信用的人”,麻烦您冷静一下,看看你是不是在吹牛皮?反正我是做不到百分百诚信。
一个人的信分三个方面(适用所有人),上、中、下均须诚信为伴。
何谓“上”?我个人认为就是领导和源给。领导顾名思义不用解释,如果你对领导没有诚信可言的话,你的前途连傻子都可以猜出来。而我强调的是“源给”,这个词是我发明的,含义就是源头和给予。如果放在工业上来说的话就是原料提供商,放在商业上来说就是供应商。对于你生命线的源头一开始就没有信可言的话,死的一定是你!
所谓“中”就是指同僚、同事。你生命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和你的非家人度过的,这其中80%是和同事、同僚度过的,可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人失去了同事和失去朋友、失去亲人道理是完全相同的,请慎重!!!
“下”就是你的被管理者和“流向”。没有了群众的簇拥和爱戴,你能力再出众也是一摊“狗屎”,只不过是一摊带着高帽子的“狗屎”而已。“流向”一词也是我发明的,意思就是指你的价值流淌方向和渠道。工业上就是采购商,商业上就是顾客。当我把这个词解释清楚了的时候,不用我说你也明白的一塌糊涂了吧!
三方面的“信”缺一不可,各占33%,还有百分之一就是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要--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素之一,凝聚了5000年优秀的文化理念,是炎黄子孙必备的生存技能,缺少了这一点实在是愧对炎黄舜帝,愧对中华大地,愧对生养父母,愧对兄弟姊妹,愧对......,难称“中国人”!
最会一句:“劝大家做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