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沈复十分有缘。先是借了本书,然后在苏州不期而遇,沧浪亭感受了一番精致生活。然后我深爱的公众号还有杂志读者,都不约而同地对沈复的生活态度加以推崇。看来,我无意间赶了个时髦。
按说《浮生六记》并不是一本生僻的书,而我却刚刚有幸结识。小情趣中,大情怀,细微之处品生活,一枝一叶都关情,一字一句令人神往。现在流行的生活家,鼻祖应该是沈复夫妇无疑。
一访沧浪亭是在夜间。门庭森严,门口几个不知道什么人正襟危立,看不清脸,只觉得颇有派头。他们将我们阻于门外,说夜间园子不开放,只有昆曲表演,正是《浮生六记》,价格昂贵,一票难求。我心一动。
我于黑暗之间什么也看不清楚,只知道是芸娘曾住之地,便忍不住向那灯火阑珊处频频回头。
二访沧浪亭是于中午,明知异地逗留时日不多,便忙里偷闲,飞身前往,斩获风景。景自然是上佳之景,但我必须承认,它并非绝色,甚至在我非专业的眼光中,它和其他园林并无二致。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亭台楼阁,但正如世间好看之人难分伯仲,美好的园林庭院,亦相差不大。
但我并不曾有半点遗憾。绝色一词,原本就不单指颜,必然加上了人的主观感受。所谓人不动人情自动。景也一样,即便是寻常风景,经历了感情的加分,自然就非比寻常。何况沧浪亭本身就是极为美好的所在。
我是寻常游客,没想到竟然踏入了书中领地。没有预期,没有安排,一下子和《浮生六记》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人说相逢不如偶遇,但我更喜欢这样的说法——相似的人总会走到一起。这更是一种吸引。
我粗犷随性,但当我想要温柔精致起来的时候,我却能遇到最好的老师。情趣如沈复,静雅如芸娘,他们从书中,从沧浪亭,款款向我走来,将他们美好精致的生活画卷铺展在我面前。
当我爱上古文,当我向往精致,我发现了其间缠绵的联系。你说世上还有比我们的古文更加精致的语言吗?它遍洒珠玑,锤凝精华,它自带节奏,顿挫浑然。那一词一藻在唇齿间经过啊,顿时芬芳四溢绕梁不去。何等享受!
以前不懂,原来是自己过于粗鄙,当意识到古文古韵的魅力,我就深陷其中了。也许,这就是我走近它最好的时机。
人生哪个阶段,读哪本书,遇到怎样的人,必定是有理可循,有章可依。太早的遇见,未必懂得,只能是匆匆一眼,未必长久。当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遇见相匹配的人,这就成就了最好的相遇,最好的缘分。
虽未听得昆曲,但我不怕错过。也许此刻的我,还配不上它的情致。留个念想给未来,留个念想给更加精彩的自己。生活的美好,艺术的美好,必然会在我更加成熟的季节,加倍回馈于我,给予我想要的影响和改变。
人之博大,生之浩瀚,没有什么不可能。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很大的空间,才能有勇气拥抱更加博大更加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相遇,静候所爱,我并不迫切,但我绝不会停息。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磁场,相交的,永远只能是同频的少数。有朝一日,你在台上画了浓妆粉墨登场,我在台下百转千回艳了时光。
那时,一眼万年,实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