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路由器的附加功能
通过地址转换有效利用IP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对互联网开放的部分分配公有地址,可以和互联网直接进行通信,这一部分和之前介绍的内容是一样的。相对地,内网部分则分配私有地址,内网中的设备不能和互联网直接收发网络包,而是通过一种特别的机制进行连接,这个机制就叫地址转换。
地址转换的基本原理
地址转换的基本原理是在转发网络包时对IP头部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改写。
首先,TCP连接操作的第一个包被转发到互联网时,将发送方IP地址从私有地址改写成公有地址。这里使用的公有地址是地址转换设备的互联网接入端口的地址。与此同时,端口号也需要进行改写,地址转换设备会随机选择一个空闲的端口。然后,改写前的私有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改写后的公有地址和端口号,会作为一组相对应的记录保存在地址转换设备内部的一张表中。
改写发送方IP地址和端口号之后,包就被发往互联网,最终到达服务器,然后服务器会返回一个包。服务器返回的包的接收包是原始包的发送方,因此返回的包的接收方就是改写后的公有地址和端口号。这个公有地址其实是地址转换设备的地址,因此这个返回包就会到达地址转换设备。
接下来,地址转换设备会从地址对应表中通过公有地址和端口号找到相对应的私有地址和端口号,并改写接收方信息,然后将包发给公司内网,这样包就能够到达原始的发送方了。
在后面的包收发过程中,地址转换设备需要根据对应表查找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的对应关系,再改写地址和端口号之后进行转发。当数据收发结束,进入断开阶段,访问互联网的操作全部完成后,对应表中的记录就会被删除。
通过这样的机制,具有私有地址的设备就也可以访问互联网了。从互联网一端来看,实际的通信对象是地址转换设备(这里指的是路由器)。
改写端口号的原因
一个几千人的公司里,有几百人同时访问互联网是很正常的,这样就需要几百个公有地址。
改写端口号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客户端一方的端口号本来就是从空闲端口中随机选择的,因此改写了也不会有问题。端口号是一个16比特的数值,总共可以分配出几万个端口,因此如果用公有地址加上端口的组合对应一个私有地址,一个公有地址就可以对应几万个私有地址,这种方法提高了公有地址的利用率。
从互联网访问公司内网
对于没有在访问互联网的内网设备,是无法从互联网向其发送网络包的。而且即便是正在访问的设备,也只能向和互联网通信中使用的那个端口发送网络包,无法向其他端口发送包。也就是说,除非公司主动允许,否则是无法从互联网向公司内网发送网络包的。这种机制具有防止非法入侵的效果。
一般来说,用于外网访问的服务器可以放在地址转换设备的外面并为它分配一个公有地址,也可以将服务器的私有地址手动添加到地址转换设备中,这样就可以从互联网访问到这台具有私有地址的服务器了。
路由器的包过滤功能
包过滤就是在对包进行转发时,根据MAC头部、IP头部、TCP头部的内容[插图],按照事先设置好的规则决定是转发这个包,还是丢弃这个包。我们通常说的防火墙设备或软件,大多数都是利用这一机制来防止非法入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