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头版“高质量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系列敏言文章中,《奋勇争先,尽“福建所能”服务“国家所需”》一文,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协同共进的新思考。文章深刻指出,“十五五”规划编制不仅是立足福建的“自转”,更是服务国家的“公转”——唯有精准对接“国家所需”,充分激活“福建所能”,方能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跃升,在区域竞合中彰显独特价值。这一论述,为福建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各地如何在国家战略坐标系中找准定位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国家所需”:福建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国家发展规划是“指挥棒”,地方规划是“落实图”。“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建设美丽中国到推进共同富裕,每一项国家战略都需要地方的“微单元”精准发力。对福建而言,“国家所需”既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福建的“国家使命”从未缺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肩负着“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的政治责任;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全国第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场;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福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近70%的GDP、80%的就业,是国家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决定了福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能有所为、必有所为”。
二、“福建所能”:服务国家的底气与优势
“尽福建所能”,关键在“能”。这里的“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福建擘画的“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实践积淀,是福建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比较优势”。
“机制活”的改革基因。从“松绑放权”到数字政府建设,从自贸试验区“首创性”改革到海丝核心区制度型开放,福建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十四五”期间,福建营商环境便利度位居全国前列,平潭综合实验区“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落地超400项,这些改革经验为国家层面制度创新提供了“福建样本”。
“产业优”的创新动能。福建既有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的转型升级,更有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的“四大经济”蓬勃发展。福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厦门金砖创新基地、泉州“世界遗产+文旅”融合模式,正成为福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
“生态美”的绿色基底。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率先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推广“长汀经验”“木兰溪治理”等生态修复模式,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在“双碳”目标下,福建的森林碳汇资源(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超4亿吨)、新能源产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37%)、海上风电基地(装机规模居全国前列),正是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优势。
“两岸融”的特殊纽带。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福建拥有1200多万闽籍台胞、1万多家台资企业,平潭“台胞社区”、厦门“台商发展服务中心”、泉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让“两岸一家亲”落地生根。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福建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成为“第一家园”的示范样板。
三、“双向奔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福建跃升
编制“十五五”规划,不是简单的“指标叠加”,而是要以前瞻思维、系统观念将“国家所需”与“福建所能”深度融合,形成“服务国家得支持、立足福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坐标系”。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如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区域协调发展),结合福建实际精准发力。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可依托福州大学城、厦门科学城等载体,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国家东南沿海重要创新高地;在扩大内需方面,可发挥民营经济活跃优势,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以“闽货出海”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乡村振兴中,可依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模式,打造全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另一方面,要创新转化“福建优势”为“国家贡献”。比如,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平台,推动福建的数字政务、数字产业经验上升为国家标准;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探索深远海养殖、蓝色碳汇交易等新模式,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实践支撑;以两岸融合发展为特色,深化闽台产业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为祖国统一大业积累更多“福建经验”。
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规划全过程。无论是建设“海丝核心区”还是打造“生态省”,最终都要落脚到提升群众获得感上。规划编制中需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比如通过“数字福建”建设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四大经济”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四、以“福建所能”之光照亮“国家所需”之路
“十五五”规划的蓝图正在绘就,福建的使命愈发清晰——不是被动承接任务,而是主动创造价值;不是简单匹配需求,而是以特色优势为国家战略提供“不可替代”的支撑。正如《奋勇争先,尽“福建所能”服务“国家所需”》一文所言:“当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就能激发出‘1+1>2’的聚合效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正以“机制活”的闯劲、“产业优”的韧劲、“生态美”的拼劲、“两岸融”的巧劲,书写着“小省份大作为”的时代答卷。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高质量的“十五五”福建,必将在服务国家大局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