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度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回忆写作之路,感谢简书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可以让自己随时记录灵感,用文字留下自己的“气味”。一路走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创作属于我的创作。
没有平台就没有自我存在的价值。上学的时候,自己的作文都是单项交流,要么老师看,要么改卷的考官看,能被选中范文当众朗读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的成长,文字慢慢出现在“信”里。那个时候信对于我来说是神秘的,写给谁,写什么,怎么贴邮票,什么时候收到回复成为了最大的期待。读一封信的时候可以想象很多场景,尤其是看到“见字如面”四个字时就像对方坐在自己的眼前,心情好的时候怎么读都是有感情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逗号或是一个问号都会让我猜了又猜。文字就是这么奇妙,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就会有多大的“航船”载你遨游世界。
随着节奏的变强,长信慢慢变成了年底贺卡或是短信往来。一句不常联系不代表不怀念或是节日的祝福成了“踩在信封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信让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太想马上收到对方的回复慢慢适应了没有“信”的生活。
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需求就是它进步的动力。拜年短信一度成为互相拜访的众多选择,你来我往也成了我手机死机的直接诱因,大量重复的文字成了不得不看的负担,能在众多信息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短信并转发出去成了一份期待和幸运。
似乎“更快一点”才是我们持续追求的欲望。在线收到回复慢慢成了电脑“小企鹅”的主要任务。我们通过小企鹅沟通联络,在所谓的空间里记录自己的心情,留下自己的看法,文字慢慢有了双向性,是好友的都可以看到我们留下的文字,但毕竟还是相对封闭的,而且有些心情又不是特别想公开。
打赏功能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涌进了写作之路。写作之人最好的时代出现了,因为钱的涌入让愿意写的人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期待,也让更多的人得到了尝试的可能。与此同时,写作之人最坏的时代也出现了,因为钱的诱惑,替人代写,抄袭的概率越来越大了,有钱的地方就有人冒险,信息泛滥越来越膨胀了。
人就是这样,快了想慢一点,慢了想快一点,寻求平衡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课题。
找到简书即是偶然也是必然,寥寥数语模式的记录已经让我懒得再写,信息的海洋让我迷茫,时间的快节奏反而让我更想拥有一片陌生的天地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莫过于拿出手机直接说出来或是记下来更有趣,面对陌生的朋友,说出真实的感受,还能收到认可和赞赏,简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也让我体会到了陌生人的信任带给我的动力。
初入简书只是想把心中所想记录下来,毕竟有些话是没办法跟同事毫无保留的聊,有些看法也没有办法直接跟家人谈,还有一些思考身边人不一定跟你同频共振、兴趣一致,所以简书就像一个广场,我摆一个小摊,挂上目录等待有缘人的相聚。
现在想想,不知不觉已在简书待了将近2年,看写作的数量真是不够勤奋,看写作的质量还是稳中有升,看认可的人数也是小有增加。
写作不易,所言不假,因为写作是带着任务,带着强迫去完成的,尤其是在日更文章那段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写出固定字数的文章不是自我加压很难完成。强制自己的大脑总是被动的,这是难点也是提升的动力点。
这让我想到简书的页面,创作你的创作六个字,才意识到写作难,但创作有趣。创作是带着灵感,带着主动性去创造,像写出一个好故事,带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怕是睡觉也会在梦中进入故事的角色,所以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创作你的创作。
至于文章的好坏是很主观的问题,不必太在意,毕竟很多作者也是在创作很久之后才得到认可。
如果你挣扎在生存线上,完全不必在意别人冷嘲热讽的眼光,拼尽全力用文字为你带来幸福感、安全感,我想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你写出来的文章能得到真金白银的收获也说明在现在的信息洪流中是有价值的,我为你加油。
如果你不求回报愿意写出自己的感受,简书会为你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让你在陌生朋友中得到认可,得到信任,在认可和信任中持续创作自己的写作之路。我觉得哪种形式的肯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愿意写,愿意将自己束缚的心通过文字的方式与自己平等交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平等交流,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还有一点我觉得随着智能化的加速推进,大数据时代机器服务于人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我们创作出的每一个文字都会由碎片化的方式收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有趣的标签让机器更好的了解我们,或许我们将来会在人机交互中走的更快。
我觉得可以做个无趣的人不能拥有一个无趣的灵魂,创作是面向未来,收获未来之路,独行也好,同行也罢,拥有使命的人才会走的更长远。
最后,一切皆有可能,时间的投入一定会有时间的回报,或许时间会很长,只要你认为值得期待就不要轻言放弃。
这是我眼中关于文字的故事,关于简书的故事分享给各位共勉!
文: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