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读唐圭章先生的《宋词纪要》,在他自序的第一句就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宋词极盛于一时,足以比美唐诗;而词人之韵事流转,亦颇有旗亭画壁之风。”我初不懂,这个旗亭画壁何解?查了百度才知道,哦,原来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一个唐人典故。
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在一个天寒微雪的日子里,到一家酒楼里贯酒小饮。忽有一群梨园伶人十几人一同进来宴饮。不久,又有妙龄艺妓四人,寻续而至,欢歌奏乐,好不快哉!时唐著名诗人诗作多入歌词,王昌龄一时兴起,就想要通过伶人们咏唱自己诗作的多寡来一决高下。不久,就听到其中一个伶人拊节而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很高兴,就在旁边墙壁上画了一笔,曰:“一绝句”。俄而,又有一伶人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很高兴,也在墙壁上画了一笔,曰:“一绝句”。不久,又一伶人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王昌龄又高高兴兴地在墙上画了一笔,曰:“二绝句!”此时,唯一还没有被诸伶唱到诗作的只剩下王之涣一人了。王之涣得名已久,不甘人后,因而对王昌龄、高适二人说那些伶人都是糊涂乐官,只会唱“巴人下里”之词,然后指着四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王昌龄、高适“欢笑而俟之”,等着看笑话,须臾,就听那一个艺妓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果然便是王之涣词!王之涣得意忘形,觊觎二人道:“田舍奴!我岂妄哉?”三人大笑,饮醉竞日。
这个故事确实颇具唐人风采,因三人竞诗的地点在酒楼,计数于墙上,而盖称“旗亭画壁”之事,旗亭就是酒楼,酒招旗遥遥,三碗不过岗。那个武松打虎经过的酒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这酒招子旗。中国人好酒,不管是文人雅客,还是将军士卒,亦或者平头百姓,多是酒中知己。而酒楼,也常常是这些故事缘起的地方。
旗亭画壁的故事离我们已十分遥远,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了吧。今天的饮酒,则有颇多的禁忌,喝酒也远不如从前风雅豪爽了。是时异事异了,还是厚古薄今呢?也许都有吧,流传了千年的典故被润色后,再被今人看到,其功能,也就是勾起那么一点点神往和遥想罢了。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今天再看到这首王维的送别诗,仍然能让我耳红眼热,仿佛看到了那个酒后吐真言的失意人,因为酒的催化,说出了这番平淡至极而又韵味无穷的言语。是谁说过:敢于不成功的人,离幸福更近。我想那个归卧南山陲的人,就是这样的。但身在今天的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南山可归呢?
前几天看朋友分享,一对小夫妻在山上结了小屋,过起了自力更生的生活,看着那一张张他们亲力亲为做每一件事的照片,连生活用水都要到几里外的人家去借,我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学着人家调侃道:有wifi吗?有冰箱空调洗衣机吗?这一刻,我知道自己心中的“归去来兮”成了一个笑话和矫情,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羡慕嫉妒他们才变成这样。
因为今天的诸多不满,人和事,遥远的过去,反而有些亲近。酒招旗遥遥,旗亭画壁今已远,而我只能怀念和遥想,不能穿越到那个时代。而且,还有更加残酷的事情,我也不爱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