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垚烨
最近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如何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呢?
李笑来的回答是,只有一个原则:这件事情是否现实。
这倒是一个很新颖的角度,细想一下,我们平时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是基于什么呢?归纳起来,大体有这两种。
第一,目标判断法。设定一个目标。在决定一件事情是否正确的时候,凡是有利于实现目标的事情,会自动归类到正确的事情。
第二,价值判断法。从小学的教育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好人,作为好人,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观已经深入骨髓,比如正义、公正、博爱、仁慈、善良等等。
在缺乏目标导向的情况下,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就成了判断事情正确与否的关键,凡是符合这些人类普遍价值观的事情,我们会认为就是正确的事情。若是有人提出异议,那定是对方的价值观有问题。
大多数人判断做一件事情是否正确,采用的无外乎就是上面两种方法。很少有人从是否现实的角度去判断。
有个大学女同学,毕业后从事文职工作3年,有一天突然想离职。原因是,她一直想成为董明珠那样的商场女强人,觉得自己继续做一个文员的话,估计一辈子也做不了董明珠。成为董明珠是她认为的梦想,按照一切有利于实现梦想的事情都是对的逻辑,辞职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那么按照是否现实的标准呢?离职是现实的吗?一个从事文职工作三年的人,首先要问自己这几年积攒了哪些本领?离职后这些本领可以用在什么领域?离职后要去做什么?目前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应付自己过渡期间的支出吗?辞职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如果这些现实问题都很模糊,那么最好还是先打消离职的想法,想清楚再做打算。
“是否符合现实”这是一个很功利的判断方法,却也是一个很现实的方法。从这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个踏实可靠的标准。
在我看来,对于不涉及价值判断标准的事情,最好的判断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是否有利于目标实现(Target)?+是否现实(Reality)?暂且称这个方法为TR法。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个人首先要认清自己,一个好的办法是对自我进行一个SWOT分析。
你的优势是什么(Strengths)?
你的劣势是什么?(Weeknesses)
你面临的机遇是?(Opportunities)
你面临挑战是什么?(Threats)
根据对自我的SWOT分析,给自己定下一个可行的目标。在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的时候,一方面要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方向,更关键的在目前条件下自己是否能够实现它。
按照TR法,对于个体而言,尽可能地做那些通过努力能够得着的事情,这至少保证了你行走在正确的航道上。
很多人的梦想其实就是个笑话,比如,不少人的梦想是当明星,做科学家,当宇航员。但是,这些人大多只是把这些梦想藏在心里,他们每天都在做着跟自己的梦想毫不相关的工作,心里却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另外一个人。
虽然马总一直鼓励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问题是揣着那些不切实际的并且不去实践的梦想,只会让自己更加浮躁。
不安于现状是一个普遍的人性,人们总是喜欢尝试未知的领域,并且臆想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是全身心的投入现在的工作,而去幻想着成为另外一个领域的专家。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那个领域。
按照TR法判断,这就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首先ta的目标不实际,其次不现实。正确的做法是先好好评估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现实是,自己今天的状态都是由过去点点滴滴所结下的果,而自己今天的状态,也决定了自己明天的果。正如佛偈所言:
预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那些每天嚷嚷着要换工作,要跳槽的人,你是否认真想过,为什么当初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当初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专长,也许其实自己的内心是喜欢它的。
说白了,这有点像恋爱和婚姻,很多最终走在一起的人,一开始见面的时候,往往是那种互掐到死去活来的,恨不得每次见面都得弄死对方,就像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里的贺涵和罗子君一样。
你没有体验过其他的工作,怎么知道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倒了一圈回来,也许你可能会发现,最适合你的还是当初那份你念念不忘要辞掉的工作。
既然如此,我们对待生活和工作态度应该更加的豁达一些。有句话叫做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再问这个选择是否值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把选择的事情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