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方法的失去,即是丢失了中药。
(抄录)
“如法炮制”
是咱们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最早使用出现在宋代
可说到它的本意
关于药物加工
却早在马王堆西汉墓
出土的医书中有记载
炮,原本是指
将药物埋于火灰中至焦黑
炙,代表手拿药物
在火上烘烤
“炮炙”在逐渐转变为
泛指加工方法的过程中
用字也出现了
以“制”代“炙”的变化
为何中药要炮制?
历观古代凡成大医者
必定要先懂药理
很多名医都精通用药之道
更在诊断、处方之时
列出对药物的炮制要求
就像医圣张仲景
以一生之医疗经验及心得
著《伤寒论》录一百一十三方
《金匮要略论》载二百六十二方
每方药下都有脚著
其用药精妙可见一斑
可见,医生们
在辨证施治之时
斟酌药味,锱铢分两
都落实在饮片上
中药饮片是
真正的中医处方的
核心元素呀
(汤剂、中成药处方投料都应使用饮片)
中医临床疗效的效验与否
在辨证正确的基础上
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物质基础
——饮片的质量
因此历代的本草经典
在早期炮制要求散存于
医师处方脚注的基础上
逐渐汇总形成
对中药饮片炮制的
系统要求和论述
构成了炮制传承基础和
炮制生产规范的历史沿革
逐渐形成了
中药炮制的文献基础、
理论内涵和规范体系
并且逐步过渡产生了
规范和立法体系
从法典的高度上
对中药炮制以及饮片质量
进行了保障
我国第一位本草学家陶弘景
撰著的《本草经集注》
就是最早的全国范围内的
中药炮制规范
不但有汤、酒、丸、散、膏药等
不同剂型对药物炮制的要求
更列述了典型药物炮制方法的示范
使业界有所遵循
到唐朝公元659年
唐政府颁行了
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卷一就全文录载了
陶弘景提出的
“合药分剂料理法则”
因其为药典记载颁布
从此我国也就有了
法定的饮片炮制规范
等到宋朝
政府对医药更加重视
不管是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如《开宝本草》《本草图经》
还是为配合政府创办的“惠民药局”
(世界上最早的制药厂和药房)
颁布的国家方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
都对炮制有了详细的规定
以临床疗效为最终指标
到了明清
中药虽未能立法
但炮制法则进步仍未停步
《本草纲目》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的炮制理念、文化、规范
已经成为成为中药行业的至尊法则
和中药文化的体现
而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历史原因
炮制规范一度流失
直接影响了饮片疗效
1982年后
中药炮制逐渐建立全国规范
走进GMP体系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更是明确中药饮片
是中医临床处方药
历史性地确立了
饮片的法定地位
在未来
充实药典规则
完善中药炮制的标准体系建设
保证药品质量
将是我辈中医药人
值得去努力奋斗的
你
敢于
看 好
中医药的
未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