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说:“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惊蛰至,春始发生。
天气渐回暖,春雷初始鸣。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一切向着春阳自在生长。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之日,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早春的桃花,开始盛放了。
二候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鸟。这个时节,黄鹂感受春阳之气,开始鸣啼。这番热闹的鸣啼,可视作春暖花开之庆也。
三候鹰化为鸠
“鸠”即布谷鸟,古人看见此鸟,以为老鹰所化。在他们看来,这所化之鸟,“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如此春光芳菲艳,桃花春色暖先知
春日百花多,唯有桃色夭。桃花,是浪漫的信使,替春日传达着三月的问候。亦是隐居的仙人,在春色中勾勒着满园的缤纷。“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没有战乱喧嚣,没有虚假伪善,没有勾心斗角。
一切,都如娇俏粉嫩的桃花一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朵桃花,是惊艳。两朵桃花,是美好。千朵万朵,是春盛。
春盛里,有杏花微雨的邂逅,也有蔷薇满墙的旖旎,更有桃花朵朵的芳菲。
纵然生活美好如斯,锦绣如春,却也遍布荆棘,雷鸣阵阵。
但是,经过短暂的蛰伏,那代表着生命的枝头、希望的园林,依旧会有满树韶华的依附,亦会有桃花朵朵的盛开。
待到暖风袭香来,一朝花雨平春色。
待到春暖花开日,定是风动又情长
春回大地,陌上花开,山河岁月,亦为之动容,苍古流年,亦是风动情长。
千百年来,繁花依旧,芳菲尽染,等心中的一树花开。
是归人,是梦想,是韶华,是希望,皆在心中描摹出一副美妙的画卷,山河春色,是一场心动的春暖花开。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恰逢其时,从容不迫,岁月静好。
半阕赞春光,半阕怀柔肠。
重新捡拾年少的梦,淡看红尘世事的繁华落尽,保留一份至美至真的简静无言。
携手希望,落进韶华,春来春往,不负山河。
花开花落,风起风止,静守岁月的一树花开。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