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早晚都有了一丝凉意。
淘宝上买了一套高晓松的《鱼羊野史》今天到了,很高兴。随手拿出一册,于扉页写了名字和购书日期,并附两句话如此:“此时我胸怀大志却于北京科猫的格子间里日复一日的coding,百无聊赖不知何去何从”。
几经辗转波折,未曾料到我会在北京写代码谋生。现在工作日渐稳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的文青之心又开始骚动起来。虽然心中创业的激情仍未熄灭,但是眼下还不知道该如何作为。无法忍受编程的枯燥无味,便将一腔热血赋予闲书、闲情罢了,做个闲人,怡然自得。所谓闲书,多集中于文学、诗词、数学等,凡我爱看的,来者不拒且不求甚解。所谓闲情,便像我现在这般信笔涂鸦、天马行空,写一些想法感受,至少不觉得自己是流水线上写代码的零件罢。我目前工作的地方在四号线陶然亭,这个地铁站名字倒是暗合我此时命运之主题,哈哈。
吴军在《数学之美》开篇中说:“文字是信息的载体”,说的很深刻。我小时候就很痴迷文学类的东西,在种种人生际遇下大学学了毫无感觉的测控专业,渡过了最放纵的大学生涯,又经历了创业失败,机缘巧合就干起了程序员的行当,到现在在公司里也表现得中规中矩。在我看来,文学的文字和编程的代码,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都是信息的载体。所以我也很庆幸,到头来我还是做着我儿时痴迷的事情,只不过是同一本质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比让我去画机械零件的CAD图要快乐太多了。不过,文学创作是跳跃的、信马由缰的,写代码是理性的、逻辑严谨的,这样很好。便如阴阳两极、白昼黑夜,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一个让我突破束缚享受思维的自由,一个让我学会思维严谨,不做异想天开的理想家(傻瓜)。
高晓松在《鱼羊野史》序里写:“由于我半生不务正业,主要是不知哪种营生堪当正业,就读了若干闲书,跑了许多地方,颇结实了些僧俗怪人,目击了二十年怪现状。”我想,我目前倒是找到了可以务的“正业”,就是信息技术。进,我想有朝一日能做一个优秀的商人,整合信息与资源,做一个信息技术的高阶玩家。退,在求职之路上下求索,不忘初心,写博客敲代码,做一个三闲之人。说实话,我不太喜欢那些喜欢钻技术细节刷存在感的的程序员,就好比我们写作文不要太在意标点符号和错别字一样。高晓松的读书、云游、结交就很让我羡慕了。他曾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高晓松其家庭底蕴和人生阅历不是普通人所能及,但草莽英雄也比比皆是,我便以他这样自由读书人为榜样,即使得不到命运垂青小有成就,也要活得有意义,做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小人物。
或者是明天,或者是梦里,我重新念起我最爱的诗,我独自一人,感动了所有的风和日丽。
或者在明天,或者现在走,到我想去的每一个角落,为他们歌唱,听他们说最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