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智谋的集大成者,一生遇敌无数,制胜于无形。对手说起诸葛亮,多是敬畏和敬佩。小时候读三国,一看到诸葛亮的情节,多是热血沸腾,如今六部大策初步成型,想从六部大策的角度来解读这位智者,他的知识结构,谋略水平,以及具体战例的分析。六局六卷,是《六部大策应用36卷》第七卷-主体应用-主体六局六卷表格,的一种应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目前已经解读了巴菲特,绝命毒师,红楼梦,贾宝玉,丁元英,水浒传,西游记中的相关人物等。学习这些人物的同时,也重复熟悉了具体的策略,丰富了知识体系,为进取积累了一些基础策略分析能力。
之前看到有人说,诸葛亮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不是纵横家的,主要理由是诸葛亮治兵甚严,以法令让人心惊胆寒。这里权且不论,还是从策略的角度来看他的谋略知识结构及水平。
第一部,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第37卷-坚持-借鉴。从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中,看诸葛亮的住处的布局,有静以修身的书法,还有星象图,在隆中对时,拿出了天下三分的战略地图,种种表明,他具有几种常见的能力,一是书法能力,二是画图能力,三是星象观占的能力,还有抚琴娱乐的能力,至于知识体系,那时候的人,读四书五经基础,兵法韬略更是家常,诸葛亮优于常人的,还是布局能力,全局观,造势能力等。这里的哪一种能力,都需要刻苦学习与练习才能获得,可见,他在学习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
第二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第36卷-谋攻-知己知彼。诸葛亮在选择几大势力集团时,也是充分考虑的,曹操手下谋士众多, 而且多是大才,他去了,不一定能当二把手,更重要的是名不正言不顺,做起事来,总是会觉得心理别扭。孙权有周瑜,还他有的家兄,这两个因素,也决定了他不能去江东。选择刘备不迫不得已的,他对几大势力集团的研究,不仅仅是目前的状况,底下的众多谋士,将领,还有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等。 如去江东舌战群儒,对每一位大儒的优点及缺点都是做了功课的。诸葛亮对每一战,务必要做到知己知彼,对方的将领特点,地形地势,兵力部属,要用什么谋略,心中都有底,这也是他能百战不殆的原因。这对于我们进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2-奇门遁甲积极计划64卷,第51卷-三奇六仪-六甲大将。遁甲,即是这位大帅隐藏在六部军中,这是诸葛亮常用的战术方法,由于没有武力值,故能排兵布阵,自己往往都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要刺杀诸葛亮,难度系数是很大的。诸葛亮的善隐善逃,在死诸葛吓退活司马一局中即可看出,只要看到诸葛亮了,说明对手已经陷入包围圈了。
第四部,羊皮卷品牌积极计划80卷,第21卷-理念文化-使命愿景。诸葛亮才学再大,还是需要选择正统的一派来谋职,兴复汉室。这在诸多场合中,都是他言辞的出发点,可以有力有据地申斥对方,如江东之儒讨论,如骂死王朗等。这对于我们的行动出发点,也具有借鉴意义。
诸葛亮收服人心,识人与用人方面,也是有诸多的门门道道,主要还是靠策略实力,实实在在取得战场的胜利,一次又一次,部下才会对他心服口服。关羽与张飞,孟获,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策略高低,最终都会表现为进取的成功与否,即使一个人说他的策略再高明,没有胜利的佐证,一切都是虚的,更无法令人信服。所以,六部大策最终的落地成果,是决定这些策略价值的关键,也决定了使用这些策略的人的价值,只要成功了,追随者一定会越来越多,这一点是必然的。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4卷-坚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