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
文:Recycler
13/360.1581
简版:初心不端的共同体,怕怕。什么都想要的共同体,怕怕。
如果条件允许,没人不喜欢简单,简单的生活给人带来无限的精神愉悦。对人对事除了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存在可能、大概和也许的情况。这只是“如果”,事实上,与精神愉悦相对的是物质愉悦,很多人很多事不能用非黑即白的判断标准来衡量。人越简单越容易挨饿,人越复杂越容易富有。想要那种快乐,真的没有固定的准则。
之前,特别喜欢一句话,一句墓志铭,就是说某某人怎么了,我没有说话,到最后,没人为我说话了。从中,我解读出两件事,一是没有信仰的人,应该有所信仰,应该团结起来,才能生存下去。还有一点,是刚刚解读出来的,世界总是大鱼吃小鱼,大群体消灭小群体,小群体消灭个人。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只是因为更大群体的野心。
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很早之前的解读。人应该有信仰,找到组织,团结起来,有了组织这个无形的外壳保护,人就可以享受安稳的生活。这也是我对那些没有信仰,没有组织,生活在第三世界受压迫人们的希望。
我的想法很简单,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组织,有组织这个靠山,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生活。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正如那句墓志铭,欺负那些没信仰没组织的穷苦人的不正是一群团结起来的人吗?就像是纳粹一样,要是他们不团结,能欺负人吗?
简单的想法,就像是两个武功高手,就算是武功有差别,也不会相差很远,就算想欺负人,也得想想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道理。这就算人们结合成共同体的一个优势。谁也不敢招惹谁,人们在武林高手的保护下,各自自由发展。共同体不管大小,总比一个人的势力要强很多。
接下来,就是团结更多的人,组成更大的共同体,这样就没人敢招惹。如果更多的好人能团结起来,这世界岂不是没有缺点了。《大学》有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坏人都发配边疆,有道德的人都在一起,这样分化成黑白两个地方,岂不是很好。
我也觉得很好,但是如果是坏人团结起来了呢?而且越来越大呢?而且时刻以那句墓志铭为座右铭呢?那简直太恐怖了,这不就成了法西斯。
要是一群缺斤短两的商人组成的群体,那岂不是黑市。缺斤短两不要紧,只要缺少的短缺的都一致,形成统一的规范,也就无所谓原来正规的斤两是多少。就相当于各国的货币不同,兑换比例不同,但是都能吃上牛奶面包。怕就怕,拿着一块钱到其他地方换当地一块价值的东西。
要是一群不懂法律的人组成的群体,那岂不是成了原始社会,适者生存。不懂法律不要紧,划清了界限,你遵守你的法律,我遵守我的无法律。谁也不碍谁。怕就怕,拿你家的法律跑到我家来要求遵守你家的法律。更甚至,你用的无法律要求我也无法律。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对战争深恶痛觉,尽量不去触碰战争的底线,然而一场无形的经济战争,也随时可以毁掉其他群体或个人。
一个靠缺斤短两发家致富、一个靠无法律任意妄为的共同体,人们看到利益,然后又聚集了一群人,形成了一个恶势力集团。随时可以通过经济战争蚕食一个法治的公正的小群体。这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的未来并不是不会出现。
偶然从梁道长《一千零一夜》那里知道《想象的共同体》这本书,还没看。但是看到一些事,想到一些问题。从新闻上,经常看到在某些特殊场合站着一群手拿标语的声援者。总认为是在为弱势群体,是为同胞,是为共同体助威呐喊。但是会不会也可能是为恶势力站台呢?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事。作为旁观者,我们并不知道内情。为什么他们作为旁观者值得舍掉自己的利益而去维护一个没有任何交流的人的利益呢?
越来越看不明白“共同体”这个词,也许每个人都在以弱者自居,都在努力维护一个自认为是一体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每个人时刻准备了削尖了脑袋往“共同体”这块肉里钻,也不管这块肉需要还是不需要这些人。
那句墓志铭,我不知道该不该被人们拿来奉为座右铭。即喜欢又不喜欢,无法做到非黑即白的简单对待。被不同的人拿来利用,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更甚至,坏人因此而找到了组织。
简单的生活,只是掩耳盗铃。生活本是复杂的,因为生活包含太多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