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日更,想着想着……
我想起来我刚结婚时的家,那个朴素的小院子小平房,住了不到两年,回忆起来却有着老电影一般古朴的美和温情。
院子在后排最里面,骑车子顶到头,推开黑色油漆铁门回家,那种感觉很新鲜也很踏实,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不再住单身宿舍,回家的感觉是如此不同。进了院子,铁门左边是一个石头小方桌,右边是一颗大杨树,夏天的风吹过,树叶哗啦啦歌唱,院子里铺着青砖地,质朴也洁净,阳光下月光里树影婆娑一地斑驳。我常常在门口屋檐下梳头,那时又长又密的乌黑的发闪着年轻的光泽。
平房原是两室一厅,后面又连着盖出来两间,所以三个卧室连成一长串,从客厅上两节台阶到了后面是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厨房有后门,后面一个窄窄小小的院子,有时候晚上站在后院,看着厨房窗户透出来黄色的温暖的灯光,一个人呆呆站一阵,时间静止在这一刻,觉得生活这样就挺好。
有一次他进卧室靠在床上突然手臂挡住眼睛控制不住哭泣,从来没见过的样子。慌忙问怎么了?原来他去厨房看见他妈妈黑着灯坐在卧室对着他爸爸的相片一动不动的背影。他早早上班,贪玩心野,常常住在单位不回家,爸爸去世早,他从来没见过妈妈这样。成了家不一样了,他这不是回家了吗。我安慰他,别难过,现在不是有我们。那时我是真的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那是一个温暖的回归的夜。
常常下班一进门,便闻到炖肉的香味,他总是立刻拽起我跑上台阶到厨房,揭开锅盖夹起肉给我吃,婆婆在旁边看着笑。休息了,坐在厨房木头小圆桌旁包莲藕豆芽猪肉馅儿饺子。那时还是砌好的贴着白瓷砖的灶,很旧很老的柜子,原汁原味满满的岁月感。现在想来,每个人生命里原都是有美好的不是吗。
那时流行供放和音响,插碟,听歌就是听歌很纯粹,很享受,不像现在上网这么方便,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却静不下心来从头到尾感受一首歌。偶尔会在晚上插上话筒同唱一首歌,因为稍纵即逝那一幕就比较记忆深刻。
客厅墙上是绿草红花晨阳的大幅风景,那个时代的风格,家里干干净净,开一盏小小的灯,音乐响起来,安在房间四个角的环绕让音箱里的歌声更空间更立体,靠在红色沙发一言不发听就够。晚上站在门口仰头望星空,特别安静和美好,那时候很知足,一颗心和天空一样简单干净,以为生活就这样静静往前流淌,以为。谁能预见新沙发的红还新鲜着,命运的灰就猝不及防。
那个秋天,杨树叶子被风卷着哗啦啦落了一地枯黄,六个月的孩子坐着小车车在院里拍照,怎么就看起来那样单薄。夜晚的风动静很大,呜呜呜拐着弯儿发出怪声,狗叫的声音远远传来在半夜总让人心发慌,铁门被风吹得匡匡作响。把孩子的小手轻轻包在掌心,无比轻柔,汲取些抵御恐惧的力量,小小一掌的暖和柔软,便真能扛过漫漫长夜。
一夜之间。小院落满了秋霜冬寒,温馨无处可寻,目光所及全是萧索。
屋漏偏逢连阴雨。供暖的锅炉漏水了,半岁多的小宝宝在冰冷的房子里冻得小脸乌青。也于一夜之间,不过是二十六七岁的单纯女孩,生出盔甲变得强悍,一头冲进乖张跋扈的风雨里。
夜以继日劳累,满头满身的灰尘,两手风皴的裂口动不动渗血,仓惶搬离小院的时候,没顾上回头,从此以后,抱着孩子奔出院门的年轻女子,这一幕,就在脑海里无数遍回放。
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那个小院子里的春阳秋色寒来暑往,就戛然而止了。
或许是因为消逝得太快太匆忙,所以就定格为记忆里无法替代的美丽,那些平常简朴的场景因为回忆和怀念披上了朦胧迷幻的色彩,经过了心灵的滤镜,藏在心底的一个角落,美成永恒。
前两年,和好友提起还有这么一个小院子,她电动车一踩把我带去了。踩着乱树枝才到了院门口,没拿钥匙,从铁门上的小方口望进去,门口的杨树粗壮了好多,树冠覆盖了整个院落,院子里一人高的荒草丛生,让人觉得诡异,房门上面的玻璃也没了。
我曾经的家,二十年了,想不到的破败。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生活在那里的岁月很短暂,我后来闭上眼总能看见房间里的家具摆设,苹果绿的百叶窗,墙上的新婚照,走动的人像无声电影,可那不是我,只是自那以后在生命里魂牵梦绕着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