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情绪仍在,这种焦虑不是对于疫情的,而是对于不确定的未来,而且一直陪伴着我。
从去年十一月份以来,在跟小伙伴们的教练对话中出现了很多跟拖延、喜新厌旧、追求新奇有趣、没有耐性等之类的对话主题,通过教练过程中小伙伴们的有力提问,帮我照镜子,帮我发现自己的障碍和干扰,以及我自己去查寻各种书、诸多理论,终于算是有点答案了。
先是听了TED演讲中的关于拖延的研究(procrastination),讲正常的不拖延人的大脑里会有一个理性决策人( Rational Decision-Maker ),安排指令去做一些计划的事情;而在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脑里,除了理性决策人外,还有一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 )。
当理性决策人说:我们应该按照计划做些什么事情啦。及时行乐的猴子说:好的。但是我们应该看看网页上的新闻,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看看网页那些新奇的故事,看看。。。这只及时行乐的猴子没有过去的记忆,没有对未来的意识,有的只是对简单有趣的事情追逐,经常会让理性决策人无法按正常指令行动。同时人脑自带一只惊慌怪物( The Panic Monster ),是猴子唯一的天敌。
当任务有最后时限时,惊慌怪物会吓跑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让人们在最后时限前完成任务;当任务没有时限时,惊慌怪物会处于隐藏状态,而任凭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为非作歹,让人们坠入自我折磨和内疚的深渊中。演讲者的建议是: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开始行动。
听完这个演讲后,我若有所思,但是没有太多的想法。再后来我跟一位疑似7号(这里讲的是九型人格)的小伙伴做了次教练对话,她给我的反馈是:她感觉我有遇到困难时会放弃或绕开。当时听到这个反馈时我觉得有些触动。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现有一些好像可能验证的证据。但同时我的感觉也不全是:对于一些我很看重,觉得很重要的事情,我也会向后推延,总是告诉自己多准备一下,准备再充分一点。有点类似延迟享受的那种感觉。
最近我读了一本有关专注力的书,是由效能管理专家克里斯.贝利写的。这本书对于拖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首先强调注意力无处不在。要做到专注,第一处理好分心物,接着选择一个有助于专注的环境,第三,将手机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没错,就是手机;第四确认一下要做得事情是否值得消耗注意力;最后,觉察到自己是否有走神,若有走神的情况,就暂停一下;并留意走神时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且记录下来。
其次讲了大脑的活动模式,与TED关于拖延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脑喜欢简单、愉快以及新奇的事情,一旦对于要做的事情有一点点抗拒,若不加以控制,大脑就会自行进入自动模式,自行寻求愉快新奇刺激的事情去了。(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会经常进入这种状态)
第三,针对注意力进行了研究。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并非无限发挥作用的状态。引入注意力空间的概念,所谓注意力空间是指我们用于瞬间关注并处理信息的心智容量,是我们某个时刻的意识总和,类似于电脑的内存,在大脑处理信息时用来提供暂时储存功能。专注力和注意力空间一起负责我们的大部分意识经验。注意力空间会随心情的好坏发生扩展或收缩。
本书还将任务分成了习惯性任务(不用太多思考、只需极少的注意力空间就可完成的)以及复杂任务(只有专注和投入才能做好的)。对于习惯性任务来说,我们可以一心多用,但对于复杂任务来说基本是做不到。当然对于习惯性任务来说,注意力空间同时处理的数量也是受限的,当超过临界点时,将出现注意力过载的现象,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出现走进厨房或客厅时,意识到自己忘记了为什么去那里。当这种现象出现时,就说明你已经掉入了注意力过载的陷阱,此时会重复自动模式。故我们需要对有意图要做的工作进行优先次序的安排。
第四讲了专注模式,这一模式需要意志力和脑力才能激活。给出了进入高度专注的四个步骤:
1、选择有效能、有意义的专注目标
2、尽可能地清除外在和内在的分心物
3、专注于选定的目标
4、通过觉察,不断地将注意力拉回到这个专注目标。
(待续)